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非法走私銷售疫區牛肉 警惕食品犯罪形成利益鏈

  • 發佈時間:2016-01-08 09:49:01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欒吟之  責任編輯:金瀟

  記者昨天從市檢察院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15年,全市檢察機關加大對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危害食品藥品安全案件的打擊力度。1至12月,共批准逮捕兩類案件275件335人,提起公訴395件475人。梳理案件可以發現,食品犯罪已形成産業鏈,美容微整形案件與假藥案日漸增多。但這類案件存在發現難、取證難、鑒定難、定性難等問題,怎樣突破這些難點?

  非法走私銷售疫區牛肉

  立案監督的兩個領域犯罪案件共涉及9個罪名。其中,破壞環境資源類案件主要為污染環境案,共19件39人;危害食品藥品安全類案件中,生産、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案93件99人,生産、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件25人,生産、銷售假藥案55件70人。

  檢察官分析,污染環境犯罪主體多為無證經營的加工作坊,大多位於郊區偏僻位置,主要通過河流、田地、農用井、窨井、自挖滲坑等超標排放廢液。污染物中有的酸鹼度嚴重超標,有的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對周邊生態環境和居民生命健康構成威脅。破壞資源類犯罪中,涉及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案件呈上升態勢,主要為出售象牙製品、收購瀕危保護動物、非法狩獵野生動物等。

  食品犯罪案件中,主要表現為麻辣燙、牛肉湯、小龍蝦等食品內添加罌粟殼等;非法銷售病死肉、過期肉,走私並銷售疫區牛肉、含瘦肉精牛肉,用鴨肉、豬肉假冒牛羊肉等; 面製品中濫用明礬等含鋁食品添加劑。檢察官介紹,食品領域犯罪呈現“鏈式作業”趨勢。犯罪分子生産、加工、運輸、倉儲、銷售等環節分工協作,形成了相對穩定、隱秘的利益鏈。

  而藥品類犯罪中,性保健假藥犯罪案件居首,佔到全市檢察機關立案監督生産、銷售假藥案件的九成。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美白、瘦身等美容微整形市場不斷擴大,不法分子還趁機銷售溶脂針、玻尿酸溶解針等假藥謀取非法利益。另外,由於網路監管相對滯後,通過網際網路銷售假藥成為一個重要渠道。

  排摸深挖職務犯罪線索

  去年8月,全市檢察機關成立了由22名檢察官分別組成的兩個研究小組,並將食品犯罪案件細分成肉製品、奶製品、面製品、油製品、調味品等類別,藥品領域細分為性保健假藥、美容整形假藥、中醫保健假藥等類別,環境領域細分為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氣污染等類別。在此基礎上,分別對每一類別的定罪標準、取證要求、法律適用等進行專題研究,確保提高辦案品質和效率。

  檢察機關透露,一些部門監管不力、行政不作為,一些監管人員玩忽職守、包庇縱容,是環境資源和食品藥品領域犯罪案件多發的原因之一。全市檢察機關將專項立案監督活動與查辦職務犯罪相結合,重視排摸深挖職務犯罪線索。

  閔行區檢察院在辦理某公司生産、銷售過期牛肉案時發現,區動物衛生監督所動物檢疫員王某負有分銷換證、監督檢查職責,但其嚴重不負責任。立案偵查查明,王某利用職務便利,以加班費名義收受8.2萬元賄賂後放鬆監管,對這家公司違規貯藏12.4噸過期牛肉的行為隱瞞不報。此外,王某還夥同同事淩某共同收受另一家公司賄賂4.2萬元,對其冷庫內堆放的過期牛肉産品、倉庫出入庫記錄不符合要求等問題,僅做口頭警告,而未及時上報並督促企業按規定做無害化處理,導致8000余千克過期牛肉對外銷售,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目前,王某和淩某涉嫌受賄、玩忽職守案正在審查起訴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