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洋商家"扛不住"國人"奶粉大軍" 多國發限奶令

  • 發佈時間:2015-07-31 07:54:0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申卉  責任編輯:謝淩宇

  眾多洋商家“扛不住”國人“奶粉大軍” 澳大利亞、德國多地嚴格限制購買

  説起購買“洋奶粉”,以往,能想到的大多是街坊到香港購買。自從香港限奶後,“奶粉大軍”開始漂洋過海到海外購買,網路上更涌現出大量私人代購,掀起“白色淘金熱”。

  據了解,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和德國等地成了代購奶粉的熱門地點。面對來勢洶洶的“奶粉大軍”,多地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限奶令”。

  然而,“洋奶粉”是否真的適合中國人體質?有消息稱,國外奶粉是根據當地寶寶的體質來均衡配比,不一定適合中國人。有專家直斥,這種説法是“炒作”,雖然各國奶粉標準不同,但基礎配方一致,並不存在“洋奶粉”不適合中國人的説法。

  澳大利亞:

  雪梨、墨爾本限奶 海淘奶粉漲價

  “今年冬天遭遇寒冬,澳大利亞奶牛産量減少鬧奶荒,愛他美2段漲價要斷貨了,媽媽們要囤貨的趕緊了!”最近,一名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的代購商小樂在微網志上發佈消息,引來不少客人追問。當地的中國留學生小鄒則稱,雖然不至於鬧奶荒,但當地的確有太多代購,導致不少超市的奶粉貨架是空的。

  在雪梨定居、曾從事海淘代購業務的小袁告訴記者,在澳大利亞,包括雪梨、墨爾本等地的各大超市已經對奶粉實施比較嚴格的限購制度,每名顧客只能購買一定數量的奶粉,如嬰兒奶粉一般每人限購2罐或4罐,成人奶粉每人限購6罐。“在超市還能看見中英雙語的限購説明。”小鄒稱。

  限購後,貨架不至於一搶而空,但也會出現階段性缺貨,尤其是可瑞康、貝拉米等國內流行的奶粉品牌。“不過,一些中國人不熟悉的牌子倒是沒人買。”

  雖然遭遇“限購令”,但代購商們也有對策。假如無法一個人一次多買,那就幾個人一起掃貨,或是到不同的超市、藥店去買。當地的媽媽對此也覺得十分無奈。“代購通常都會選在超市補貨的時候去買,不少當地的華人媽媽還得反過來向做代購的朋友拿貨。”

  此外,限購令之下,代購奶粉的價格水漲船高,有的上漲了4~5成。“倒不是因為超市漲價,而是現在做代購比以前更辛苦了,所以費用也上漲了。”小袁説。

  紐西蘭:

  不接受個人奶粉

  郵寄出國業務

  唐小姐今年3月到紐西蘭奧克蘭讀書,待了沒幾個月,眼看身邊的中國留學生都做起代購,她也開始幫人代購。

  她介紹,在紐西蘭,超市並沒有直接限購,但同樣禁止個人奶粉郵寄出國。“如果想要代購奶粉,一般很少做一罐一罐買的,要整箱6罐一起買。”

  她説,此前紐西蘭奶商遭“投毒”威脅,如今超市將一些知名品牌的奶粉放到收銀臺處銷售。“每罐奶粉買的時候都要求客人搖一搖,確保沒有問題再購買。”

  另一家紐西蘭海淘買家也在産品介紹內明確,由於超市裏買到的奶粉不能直接郵寄回國,需要複雜的手續,因此只接受整箱奶粉銷售,而且不接受“拼箱”。“這其實對我們的生意也有一定影響。”

  德國:

  奶粉限購3罐 購買需先註冊

  從今年4月起,德國不少超市貼出告示稱,所有需要喝愛他美奶粉的德國寶寶需要在商店註冊,貨架上已經不放存貨了,如果要買,得讓工作人員去倉庫裏找。由於奶粉銷售過度火爆,限購從1罐到3罐,買的時候得詢問工作人員。

  供不應求是否因中國人買空德國奶粉?對此,德國嬰兒奶粉主要生産商美樂寶公司發言人施托爾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暫不能斷論,但他也覺得很無奈,畢竟企業的産量與2013年相比已經遠遠翻倍,但需求仍然急速上升。

  專家:

  限購大多無法律意義

  記者了解到,“限奶令”在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但實際上,這些限購,除了中國香港地區,其他基本都不具備法律意義。”乳業專家王丁棉分析道。

  王丁棉分析,由於一般情況下,奶粉銷售主要應對本國嬰幼兒,適當地照顧有需要的旅遊者,而且,有的國家對嬰兒奶粉是有一定福利補貼。由於“奶粉大軍”的到來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政府只好採取臨時措施和政策。根據他的調研,自從“三聚氰胺”事件後,國內的奶粉行業遭遇信任危機,在這種消費心態下,不少國人都想方設法到國外買奶粉。因此,最近這3到4年來,網購奶粉特別火,根據他的統計,估計銷售額達到近200億元。

  釋疑

  “洋奶粉”不適合國人?

  “洋奶粉”是否真的適合中國人體質?網上有消息稱,國外奶粉是根據當地寶寶的體質來均衡配比,不一定適合中國人。

  對此,王丁棉直言,這是一些奶粉企業的“炒作”手法。他介紹,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專家組對嬰幼兒奶粉制定了全球統一的營養標準,各國企業只是在此基礎上做微調。

  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奶業協會會長陳三有也表示,雖然各國奶粉標準不同,具體配方會有少許差異,但基礎配方一致,並不存在“洋奶粉”不適合中國人的説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