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家庭自製美食熱銷“朋友圈” 發生問題維權難

  • 發佈時間:2015-07-30 15:13:52  來源:新華網  作者:劉曉 劉有儀  責任編輯:金瀟

  一盒龍蝦298元,一份蛋糕38元……最近,不少市民發現,朋友圈裏很多人在銷售自家製作的美食。自製美食、微信銷售,成了不少年輕人創業或兼職副業的新領域。不過,微信上銷售的食品怎麼保證安全,吃出食品安全問題,又該怎樣維權?記者了解到,相關監管目前還是空白。

  “朋友圈”裏賣龍蝦,副業收入超主業

  “朋友圈”銷售自製美食,南京姑娘韋姍和子菡就是其中一員。兩個姑娘一個在科技公司上班,一個搞園林設計。最近,她們製作的創意龍蝦在朋友圈賣得很火,開張一個多月以來,成交的訂單超過1000份。

  “吃膩了外麵店裏大同小異的口味。”韋姍説。於是,她索性自己做龍蝦創意料理請朋友來家裏吃,並在朋友圈裏“試賣”自製龍蝦。沒想到,第一天就收到了45份訂單。

  由於門檻低,成本少,朋友圈銷售自製美食,正在成為年輕人新的熱門創業領域。製作在自家廚房就可以進行,銷售靠朋友圈口碑相傳。朋友圈美食銷售的火爆,吸引了很多年輕人乾脆辭職創業。

  “現在店裏每天限量銷售30份龍蝦,都要提前預訂。”韋姍建了個“蝦半身”公眾號,聘請了專門的客服和送貨團隊,還製作了專門的logo,註冊了商標。“這份副業的收入,比本職工作高多了。”

  據不完全統計,朋友圈裏銷售家庭自製美食的賣家中,八成以上都是女性,有公司白領、全職媽媽和專業廚師等。美食種類主要分為私房菜、自製龍蝦、蛋糕甜點、咖啡飲料等。

  註冊監管是空白,發生問題執法難

  “口感好,安全無添加”是家庭自製美食的最大賣點,再加上朋友之間的口口相傳,不少“微信廚房”銷售業績還不錯。然而,家庭自製美食火爆的背後,也存在著食品安全監管難等一系列問題。有市民對“朋友圈”推薦的自製美食表示懷疑。網友“steven”稱,餐飲實體店成立需要註冊登記、領取餐飲許可證,廚房、經營場地需要達到一定標準,從業人員還需要取得健康證等,但家庭自製美食的門檻很低,食品安全品質是否過關,全靠從業者的良心。

  對此,食藥監部門一位監管人員認為,在“朋友圈”裏銷售家庭自製美食,買賣雙方是基於信任進行私下交易,從性質上説,類似于“請朋友來家裏吃飯”,目前並不在工商、食藥監局的監管範圍之內。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取證、執法的難度都很大,市民也很難維權。

  銷售平臺也須履行“第三方責任”

  微信銷售自製美食如何讓消費者更放心?江蘇諾法律師事務所律師張世亮認為,除了相關職能部門需要作出應對之外,平臺的運營方也要想辦法規範自己平臺上的商家,“比如像淘寶等電商平臺一樣,加入用戶評價等機制,以約束賣家的行為。”

  食藥監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微信朋友圈自製手工美食一旦形成規模,製作者必然會尋找生産場地,這就具備了登記條件,可到相關部門進行登記,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證等合法證照,自覺進入監管系統。此外,從今年10月1日開始,相關職能部門也將按照《新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對所有網售食品進行監管,“微信平臺對線上的銷售行為也須履行先賠付消費者,再向賣家追責的第三方責任。”

  採訪中,不少微信美食賣家也希望能夠得到專業部門的指導,同時擺脫“家庭作坊”的帽子,成為受監管部門認可的“正規軍”。對此,專業人士分析,通過微信出售自製美食,不僅給消費者多了一種選擇,也給很多人提供了創業的機會,將來也會成為新的消費趨勢。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等應當積極介入,通過資質認定、等級評價、政策指導等方式幫助他們建立和完善品牌,有監管也有扶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