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糧食"三多並存"新考題:産量多 進口多 庫存多

  • 發佈時間:2015-07-16 14:04: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宇 劉羊旸 王建  責任編輯:金瀟

  産量多·進口多·庫存多:如何答好我國糧食“三多並存”新考題

  國家統計局1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夏糧總産量為14106.6萬噸(2821.3億斤),較2014年增長3.3%。至此,我國夏糧實現了“十二連豐”。

  “十二連豐”成績喜人,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然而,在連年豐收的同時,我國糧食進口和庫存也保持著同步多增態勢,去年我國糧食進口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庫存升至近年曆史高點。我國糧食正遭遇産量多、進口多、庫存多“三多並存”新課題。

  我國糧食“三多並存”現象日益顯現

  在糧食總量節節攀升的同時,我國糧食進口量也在快速增長。來自海關總署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包括小麥、玉米、大麥在內的穀物及穀物粉1629萬噸,同比增長超過60%。

  值得注意的是,在糧食産量、進口量“雙增”的同時,我國糧食庫存總量近年來亦達到歷史高位。

  記者從國家糧食局了解到,過去10年,國內糧食産量年均增長率不到3%,但庫存增長率則超過8%。一些糧食主産區面臨巨大的收儲壓力,部分品種出現了階段性過剩的情況。

  例如,作為國家重要糧倉的黑龍江省,其糧食收購量和政策性糧食收購量在2014年—2015年糧食收購年度再創歷史新高,庫存大幅增加,安全儲糧形勢嚴峻。

  “糧食連年豐收是好事,但倉容壓力也越來越大。”國家糧食局副局長徐鳴説,儘管去年加大“危倉老庫”改造、加快1000億斤新建倉容建設,但目前全國可儲糧倉容的缺口仍不小。

  “一方面糧食在不斷增産,但另一方面進口卻又不斷在增加,最近庫存又達到了歷史高點。産量、進口和庫存三方面同時增多,已成為中國糧食面臨的新問題,亟須關注。”中農辦主任陳錫文説。

  價格倒挂:“三多並存”現象的“謎底”

  分析人士認為,國內與國外、生産與加工之間的價格倒挂,是我國糧食“三多並存”現象的最終“謎底”,折射出我國農業生産率偏低的現實。

  “進口多增,並不是我們的糧食不夠吃,主要是國內外糧食的巨大價差所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主任葉興慶介紹,2004年以來,我國實行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希望借此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生産。但隨著收購價的逐漸上漲,國內糧食市場價格跟著水漲船高,然而近年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卻掉頭向下,國內外農産品價格倒挂日趨明顯。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外價格倒挂趨勢已由大豆、玉米等品種向其他糧食品種擴延,相對國際糧食的低價格,國內一些糧食品種價格高出不少,“價格堰塞湖”現象明顯。

  庫存多增的背後,除了儲備體制因素外,價格倒挂也是一大重要推手。“在利潤的驅動下,許多貿易商、糧食加工企業更願意採購國外低價糧,相應減少對國內糧食的採購,帶來的後果是糧食從地裏收上來,不能進入到加工企業中,只好存到糧庫裏,越積越多。”北大荒米業集團禦綠制米有限公司經理劉艷秋説。

  以三大穀物中産量最大的玉米為例,據業內人士介紹,近一兩年來,國外低價大麥、高粱大量涌入,替代玉米成為國內的飼料用糧,“頂”住了國內庫存玉米的銷售,導致玉米的庫存越來越多,已成為目前庫存最多的糧食品種。安徽糧食批發交易市場數據也印證這一現象,今年6月第一輪臨儲玉米拍賣已經結束,玉米拍賣投放量23398噸,實際成交3000噸,成交率僅一成多。

  “由於國內農業生産成本的逐年攀升,為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逐年提高最低收購價格,與其他因素共同催生了國內與國外、生産與加工領域間的價格倒挂,催生當前‘三多並存’現象,根本原因在於我國農業生産成本高、勞動生産率低。”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説。

  如何走出“三多並存”困局

  分析人士認為,解決“三多並存”考驗,國家一方面要改革現有的糧食收儲制度,遏制價格倒挂趨勢;另一方面,則應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努力降低農業生産成本、提升勞動生産率,向現代農業轉變。

  “要在保護農民利益的前提下,推動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和農業補貼政策逐步向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轉變,減少價格支援政策對市場的扭曲,扭轉價格倒挂現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説。

  “應在中央確定的口糧基本自給的基礎上,更多地採取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創新農業經營體系、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耕地産出率和農業勞動生産率等措施,以降低生産成本、提高我國農業的競爭力。”陳錫文説。

  儘管我國農業的播種收機械化率、農業科技貢獻率逐年上升,但由於我國農戶眾多且經營規模小,農業勞動生産率距離發達農業國仍有較大距離,農業生産的“一條腿長”(穀物單産高)“一條腿短”(勞動生産率低)的“跛腿現象”依然存在。

  “我國平均一個勞動力只能種7畝左右耕地,然而在機械化耕作背景下,歐洲一個勞動力能種幾百畝,美國一個勞動力能種幾千畝甚至上萬畝,這種差距就是勞動生産率的差距。”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説。

  “中國農業要想做強,就必須走現代農業的道路。要通過制度創新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通過提升規模效益和科技水準,來降低農業生産成本,走出‘三多並存’困局。”孔祥智建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