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産糧食每噸高出進口糧食千元 庫存壓頂銷售成難題

  • 發佈時間:2015-04-10 16: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汪蘇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糧價與國際市場倒挂,糧食庫存規模日增,臨時儲備糧拍賣持續遭遇困境。4月9日拍賣的國家臨時儲存稻穀成交率僅0.02%,臨儲玉米成交率也僅有5.13%。

  糧食生産“11連增”的光環下,三大主糧庫存高企。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兩會”期間公開表示,“一些品種出現階段性過剩,突出的是玉米。玉米和水稻出現高産量、高收購量、高庫存量‘三高’疊加”。

  以玉米為例,2013/14年度,市場機構就稱玉米臨儲收購創下“天量庫存”。而截至3月31日,2014/15年度的臨儲玉米累計收購量達7611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1296萬噸。中國不對外公佈糧食庫存數字,據萬得資訊提供的有關機構數據,2013/2014年度中國玉米庫存即達到歷史最高點1.06億噸,年末庫存消費比高達59.73%,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17%糧食安全標準。即便一些人士認為中國糧食流通條件不好,安全值應在30%左右,現有庫存量也大大高出。

  龐大庫存壓力下,4月9日,臨儲玉米收購期尚未結束,國家糧食局即啟動玉米拍賣,比去年提前一個多月,計劃銷售2012年國家臨儲玉米311449噸。不過,即便臨儲大量收購造成市場玉米流通量急劇減少,實際也僅成交15968噸,成交均價2497元/噸。2014年國家臨儲玉米拍賣總成交率僅約四分之一。

  臨儲稻穀的銷售情況更差。4月9日計劃銷售的2013年中晚秈稻1282297噸,實際僅成交220噸,成交率0.02%,成交均價2700元/噸。據統計,2014年國家共向市場投放政策性臨儲稻穀6447.59萬噸,實際成交422.74萬噸,成交率6.56%。而截至2014年底,2011年以來收購的臨儲稻穀庫存三年只消化了428萬噸左右,加上2015年1月專項成交的約153萬噸,總出庫量仍不足600萬噸。

  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峰告訴財新記者,臨儲銷售不暢和糧食品質差有很大關係,糧食常年儲存,品質變差,很多企業不願意要。他稱,糧食本應該儲存一年就出庫,“但這次銷售的玉米還是2012年的。”2004年開始的托市收購到了越來越維持不下去的地步。按照原本設計,國儲大量收購掌握糧源後,可以順價賣出去。不過,近年形勢出現了很大變化。“我建議相關部門放棄順價銷售,不然糧食賣不出去。” 馬文峰稱。

  而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形勢變化就是國內外巨大價差。4月8日,美國2號黃玉米到中國口岸完稅後總成本約為1570元/噸,比臨儲玉米成交均價低近千元。3月,每噸國産玉米、大米、小麥分別比同品種進口完稅價高出810元、900元和700元左右,大豆的價差更高,達1600元/噸。巨大差價下,中國進口大增。2014年,中國進口穀物(即國際統計下的糧食口徑)1951萬噸,同比增長33.8%,創歷史新高。據農業部測算,2014年,中國約有0.5億噸糧食屬於非必需進口。官方有關領導則曾公開承認存在為數不少的走私。

  目前,中國三大主糧有配額外65%的關稅保護,進口尚不至對國內形成全面衝擊。不過,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在2014年底召開的“清華三農論壇2015”上表示,如果按現在趨勢,不做政策調整,5-7年,到2020年左右,糧食就會衝破第二條防線,“到時候我們沒有辦法抵禦國外低價農産品的強勢衝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