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牛奶收購價格一路狂跌 鮮奶零售價格紋絲未動

  • 發佈時間:2015-01-07 16:21:25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于建  責任編輯:時習

  鮮奶收購價格一路下跌,奶農開始倒奶,甚至把剛剛懷孕的奶牛賣掉……這樣的局面出現在河北、山東等地方。上游鮮奶價格為何下跌?奶農為何倒奶?下游産品能夠降價嗎?

  超市鮮奶價格紋絲未動

  經歷了2013年下半年的“奶荒”之後,鮮奶價格曾一路飆升至5元/公斤。2014年下半年以來,鮮奶價格進入下行通道,鮮奶收購價格一路下跌至3.3元/公斤。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昨天下午對本報記者説,這還不算到底,預計今年鮮奶的價格仍將下跌15%至20%。

  上游鮮奶價格下降,消費者的第一反應是下游産品會不會降價?在家樂福雙井店,記者在牛奶區諮詢了多名導購,都表示沒有接到降價的通知,只是有促銷。比如現代牧業的純牛奶原來69元一箱,現在是69元兩箱,不過離保質期只剩四個多月。另外伊利200毫升的利樂包也是針對家樂福會員有優惠。

  昨天,記者還以普通消費者身份致電三元訂奶熱線,接線工作人員明確表示,目前沒有收到降價的通知。戲劇性的是,該接線人員第一時間將“是否降價”聽成了“是否漲價”。隨後記者查詢資料發現,去年11月下旬,三元牛奶還進行過一輪提價。去年2月1日,三元牛奶也進行過提價,最高幅度達到了17%。

  消費者質疑稱,為何奶企總是跟漲不跟跌?

  進口奶源擠佔了市場

  “這不是一個好兆頭啊,倒奶事件不是單一的,它反映出我國奶業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乳業專家王丁棉對本報記者痛心疾首地説。根據他的調查,從2009年起,奶農殺牛賣牛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每年退出、棄養的農戶均超10萬戶,連奶源最欠缺的廣州,最近也罕見地出現了有10戶奶農棄養,這是15年來首次出現的現象。

  王丁棉直言,是洋牛奶、洋奶粉瘋狂涌入衝擊了國內市場危及了養牛業。他向記者提供了一系列數據:去年液態奶進口量達28萬噸,而在2005年才只有3800噸,從2010年開始,僅4年的時間進口量就增長了十多倍。另外,大包裝洋奶粉進口也在逐年增加。“國外的進口奶粉太便宜了,對於乳業企業是個誘惑,他們在國內就收得少了,收得苛刻了,就不停地壓價或者挑毛病。”

  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也肯定了這一説法,國際進口奶粉的價格從2013年4月就不斷下滑,從5.5萬元一噸降到了目前1.9萬元一噸,“國內乳業企業當時不斷囤貨,造成庫存太多,資金被佔用,只能減少國內的收購量。”

  促銷會成為乳企手段

  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原奶價格下降,按照常理來説,下游奶産品應該降價。但是根據他的判斷,乳業企業應該不會降價,但是會進行大量的促銷活動,“為什麼不降價反而促銷?一旦降價就沒有促銷空間,促銷是一種行銷手段,目前對於急於消庫存的乳業企業來説,促銷是再好不過的手段,可以大量走貨,這會告訴消費者一個信號趕緊買,但降價起不到這樣的作用。”

  王丁棉也直言,乳業企業應該不會降價,一些企業反而會急功近利,産品假借高端之名價位不斷虛高,“有些企業的高端單一産品年銷售高達75億元之多,而成本連一半都不到,這是一個暴利産品,這種暴利是建立在對消費者欺騙的基礎上的,你讓他降價,怎麼可能?”

  針對目前奶農倒奶的現象,王丁棉説,這是因為奶行業産業鏈利益分配嚴重失衡,利潤分配不合理。上游養殖業的利潤佔10%還不到,奶農完全沒有議價權,奶價議價權掌控在乳品企業手中,奶農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虧本養不下去時就只好賣牛殺牛甚至是棄養。他建議實行生鮮奶源收購、使用、登記、備案、公告制度和根據收購使用數量配置免稅或減稅進口奶粉指標獎勵制度,以此鼓勵企業更多地使用國産生鮮奶源,從而拉動促進我國奶牛養殖業的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