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乳業專家:全球奶源價格今年8月會反彈

  • 發佈時間:2015-01-07 14:48: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時習

   【導讀】乳企自建牧場讓奶農散戶很受傷,殺牛倒奶可能繼續。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乳業整合調整步入關鍵期。

  央廣網財經1月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報道,用鮮牛奶用來喂豬,聽著不可思議,但這是最近發生的真事。近日,河北奶農因奶價狂跌每天倒奶,大多數奶農甚至打算賣牛保本,養豬戶用鮮奶來喂豬。中國的乳製品行業雖然具有極大發展空間,隨著全球奶源價格下跌,加上中澳自由貿易區協議的簽訂,今年我國乳製品很可能會迎來“降價年”,“倒奶”情況也就出現了。

  2014年下半年以來,鮮奶價格進入下行通道,鮮奶收購價格一路下跌到每公斤3.3元,而與此同時,飼料售價居高不下,養殖成本上升,奶牛頓成了燙手山芋。 自11月初以來,國內多地奶價暴跌,山東、河北等地原料奶價格普遍下降。其中山東省原料奶收購價降到每公斤2.6元,部分地區甚至出現每公斤1.5元的收購價格。此外,青海大通、湟中等奶牛養殖主産區今年也出現“倒奶”情況。

  奶農散戶的原奶市場越來越小,是由於乳企開始“自建自控”奶源,對奶源品質的把控能力大大增強,經歷了2013年“奶荒”之後,企業都認識到“得奶源便可得天下”的重要性,加上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整頓監管措施,要求奶企“自建自控奶源”。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大乳企在去年上半年紛紛響應政府兼併重組的號召,優勝劣汰,將步伐邁向了國際。與此同時,國際各方“勢力”也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強大潛力,進口奶粉大量進入市場,企業紛紛來中國建設大型牧場,乳業整合調整面臨關鍵時期。

  如何看待乳業這場整合帶來的影響,知名危機管理、企業管理和投融資諮詢專家況傑和資深乳品行業人士王丁棉對此解讀。

   經濟之聲:數據顯示,截止去年,蒙牛乳業已在奶源建設方面累計投入超過40億元,參股、合建了14座萬頭以上超大型現代牧場,還將繼續參與建設20座到30座超大型牧場,三年內實現100%原奶由規模牧場提供。光明乳業也在武漢投資1.3億元建設"生態示範牧場",可飼養奶牛3000頭,年産鮮乳1.3萬噸。這種規模養殖比起奶農散養有什麼優勢?

  況傑:規模化養牛優勢,第一是量上比較容易控制,統一的採用一個標準。第二,一般成本都會比較低,比散戶散養成本要低,這是最主要的優勢。現在各大乳企都會採用規模化養牛。

  經濟之聲:從官方的統計奶牛的存在數來看,2012年是1493萬頭,2013年是1442萬頭,2014年可能出現連1400萬頭都很難達到的情況,面前規模養殖奶牛我們的散戶奶牛市場不但出現萎縮,其他的牧場比如説養雞業也有這樣的規模養殖,那麼規模養殖會不會是一種趨勢?這種趨勢是不是會必然經歷乳業整合這樣一個浪潮?

  況傑:産業集約化發展是必然趨勢。大乳業公司以後主要會採用規模化養牛,但也不能説散戶養牛就沒有可能持續下去了。它有幾個原因,第一,不是所有地方想規模化就能規模化,不可能找到那麼多合適種草養牛的地。第二是土地相對比較緊張,成片養殖會受到一定限制。第三是散養也不是能説一定不好,小規模定制化這一特色的養殖方法。第四散戶養牛以後也會採用類似國外的農業合作社形式,用統一的貨統一的養殖標準也能夠控制品質,同時降低成本。所以,散戶養牛也不是説以後就沒有發展了,但可能要採用合作社形式會更加理想。

   經濟之聲:散戶並不是一棒子打死了還有空間。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的話,規模養殖已經對散戶養殖有了很大的衝擊。除了規模養殖這樣一個因素之外,還有哪些因素會造成我們的散戶養牛,我們的奶農出現了倒奶殺牛賣牛的現象?

  況傑:第一是原材料成本上漲是比較大的原因。養殖資料成本逐漸在增加,人工成本都在增加,這個是非常大的原因。第二是關於奶源品質的控制。三聚氰胺事件以來,整個社會對乳品品質抱有大的戒心,基本上還是比較信賴大的品牌。大品牌也特別注重品質,一般散戶養牛品質上確實不太容易控制,即使採用一些標準或者採用一些監控手段,可能也是不太容易控制的。第三是比較多的乳企在海外進口或者從海外建養牛場,這也會對國內造成一些衝擊。但也要看到整體乳品市場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現在很多農村人口現在也開始喝奶牛,包括老人孩子,乳品整個市場在擴大。所以,散戶養牛不是死路一條,只要自己控制品質,採用一些合作社的方式,能夠適當降低成本還是有幫助的。

  經濟之聲:來自全球乳製品企業的採購數據顯示,全球奶價自2014年3月開始就持續下跌。全球奶源主要供應地紐西蘭、歐盟的原奶價格跌幅已經達30%-40%。2014年12月上旬,佔全球乳品貿易三分之一的紐西蘭恒天然下調其對2015年産奶季原奶價格的預期,國際乳業低迷的原因是什麼?

  王丁棉:全球奶業出現這幾年的行業危機,主要原因是供大於求。國際背景有兩個,第一是東南亞包括中國的市場比較蕭條,對奶源的去庫能力有所下降了。另外,俄羅斯那部分原來是歐盟出口的,因為烏克蘭事件雙方在方面産品中斷了,多出來了全球3%的增量,實際上就是市場蕭條總量增多造成供大於求。第二是2014年3月底4月初就開始執行歐盟配額制的解禁。這幾個因素造成現在供大於求這種關係。整個全球牛奶從全年2013年三塊二,降到最近兩塊二了。進口到中國的産品,奶粉最高的時候是5萬7一噸,現在已經一萬八、一萬九了。所以,現在河北、山東甚至內蒙等等幾個地區已經出現奶農倒奶的現象,這也跟國際奶粉價格下調有很大直接關係。

   經濟之聲:這也是乳製品還難像原油一樣,在價低的時候我們可以囤貨,這是很難實現的一個現象,這樣的趨勢還不會延續?

  王丁棉:我預計今年全球奶源價格超跌走勢會維持到7月份左右甚至到8月份,到8月份之後會有所反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