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食品冷鏈發展滯後帶來巨大浪費 三點誤區需更正

  • 發佈時間:2014-08-06 09:27: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李新玲  責任編輯:謝淩宇

  “買的冰激淩變形了、酸奶外表有水珠、速凍餃子一煮就爛,這些其實都是冷鏈斷鏈的結果。”近日,在“2014中國國際農産品冷鏈物流峰會”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崔忠付用這些例子來説明冷鏈物流的重要性,“易腐食品要求運輸、交接和儲存全程始終在冷鏈環境下,這樣才能保證食品的安全、新鮮度以及營養度,這是食品安全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研究發現,控制易腐食品安全的關鍵是控制微生物的生長速度,而控制微生物的關鍵就是控制溫度,溫度每升高6℃,食品中細菌生長速度就會翻一倍,貨架期縮短一半。

  但是目前我國的食品冷鏈發展滯後,與會的物流行業代表和專家總結了三點現存誤區:我國物流冷鏈基礎設備設施落後,冷鏈標準缺乏監管和企業執行力度差,冷鏈理念薄弱食品安全意識不強。由於這些問題和誤區,造成了巨大浪費。

  “談及食品安全,現在更多是強調生産環節以及終端零售和餐飲,但對於物流安全一直是被忽略的。”崔忠付在發言中指出冷鏈物流對於保障農産品品質、減少農産品損耗有重要意義。他認為,目前我國農産品市場存在“菜賤傷農,菜貴傷民”的不合理現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農産品産地預冷設施和冷鏈運輸體系不完善,導致農産品售賣週期很短,在流通過程中損耗嚴重。

  近幾年,“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等農産品銷售不正常現象時有發生,崔忠付分析其中原因,發現一方面是流通環節過多,各環節雁過拔毛、層層加價所致;另一方面則凸顯了冷鏈物流體系缺失。由於冷鏈體系不完善,大部分農産品無法做到錯季銷售,而且農産品損耗嚴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産品“供不應求”的問題。由於冷鏈基礎設施落後,大部分農産品在沒有成熟的情況下被採摘後通過常溫運輸到消費地,這也是消費者為什麼覺得在産地和消費地吃到的農産品的味道截然不同的原因之一。

  崔忠付提出,如果産地有完善産地預冷和冷庫以及加工設施,就可以有效延長産品貨架週期,拓展農産品銷售區域,增加農産品的附加值,並且達到錯季銷售的效果,最終實現農民增收。比如胡蘿蔔收穫後,短期內不能賣掉就會品質下降,種植者在沒有冷庫的情況下往往著急出售,這時收購商就會隨意壓價。而有了冷庫和冷鏈加工中心之後原本1400元/噸的胡蘿蔔,錯過收購旺季後可以賣到2000元/噸,甚至更高。

  據了解,由於我國冷鏈運輸發展滯後,蔬菜、水果出口量僅佔總産量的1%~2%,且其中80%是初級産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特別是隨著近年來發達國家不斷提高進口農産品準入標準,相關品質、技術和綠色壁壘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産品品牌打造和出口的主要障礙。加快發展農産品冷鏈物流,有助於提高出口農産品品質,突破貿易壁壘,增強國際競爭力。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冷鏈物流設備滯後。冷藏保溫車輛約有7萬輛,佔貨運汽車的比例僅為0.3%左右,冷庫總量為2673萬噸,每人平均冷庫容量不足20kg。此外,我國當前冷庫結構不盡合理,功能失衡。肉類冷庫多果蔬類冷庫少、冷凍庫多保鮮庫少、城市冷庫多農村冷庫少、經營性冷庫多加工類冷庫少、土建式冷庫多裝配式冷庫少、東部冷庫多中西部冷庫少等現象明顯。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經統計公佈了幾個數字:我國果蔬冷鏈流通率僅為10%左右,而果蔬損穆矢嘰30%,如果將果蔬損耗率從當前的30%降低到5%,那麼每年可節約1000多億元,幾乎是可以節省1億畝耕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