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消費要聞 > 正文

字號:  

網路訂餐應線上線下齊抓共管

  • 發佈時間:2016-03-22 07: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玉 張小潔  責任編輯:吳起龍

  網路訂餐步入許可證時代。據報道,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宣佈,已正式頒發全國第一張專業網路訂餐許可證。對此,網友認為,網際網路絕不是法外之地,對違法企業必須從嚴從重處罰,讓網路訂餐平臺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做好把關人。同時,有關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監管體制、加大監管力度,線上線下齊抓共管,從而建構起良性的市場秩序。

  網路外賣不是法外之地

  對於不久前央視“3·15”晚會曝光的網路外賣訂餐行業亂象,網民認為,相關監管勢在必行。

  “網路外賣平臺,不是法外之地。”網民“李紅梅”説,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規定: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然而,有的外賣平臺對入駐商家的資質資訊審核把關不嚴,事中和事後的跟蹤和監管也形同虛設。

  網民“劉勳”稱,任何國家的食品安全都是嚴格監管出來的,網路訂餐行業也不例外。一方面,執法監督機關要通過嚴格的監管執法,讓新興行業的經營者學會遵守法律法規;另一方面,網路訂餐的經營者要主動遵紀守法,必須認識到,守法是産品服務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線上線下加強監管

  不少網民提出,應將網路訂餐第三方平臺納入監管範疇,強化第三方責任。

  “有了網路訂餐許可證,僅代表著有進入網路訂餐行業的資格,而不代表這是一張‘保命符’。”網民“王兆才”説。餐館、飯店誠信服務是網路訂餐的關鍵,那麼提供上線的平臺與相關部門的監管就有責任對其認真核實,來確保餐館飯店符合資格。

  網民“譚敏”也指出,作為餐飲業,即便加上了網際網路概念,食品安全與品質也始終是第一位的,這也是商家、平臺與用戶的共同利益所在。

  網民“關育兵”認為,傳統餐飲管理的實踐表明,事前的準入許可,往往是靜態的;事中、事後的監管才是動態的,對於餐飲企業來説,後者顯然比前者更重要。要保證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最為關鍵的,還是加大監管力度,通過定期、不定期的市場巡查,形成對違規餐飲的打擊力度和震懾力。網路訂餐亦是如此。

  此外,網民“李紅梅”表示,在“網際網路+”背景下,保障餐飲食品安全,必須積極適應餐飲新業態、創新監管方式,除了要督促第三方網路訂餐平臺對入駐商戶加強資質審查和後續跟蹤,還要對直接向消費者提供餐飲服務的網路餐飲企業進行精確分類監管,逐步從源頭規範,提高準入門檻和專業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