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消費要聞 > 正文

字號:  

走私凍肉利益鏈調查:已是潛規則 衝擊牛羊肉産業

  • 發佈時間:2015-07-18 00: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近日,進口走私凍肉引發持續關注。7月12日,國家食藥監總局、海關、公安三部委聯合公告,今年查獲的走私冷凍肉品中,有的查獲時生産日期已達四五年之久。6月份海關部署的專項行動查獲走私凍肉10余萬噸。

  因為巨大的利差誘惑,一些餐飲企業參與到走私鏈條中。作為凍肉使用的終端,他們對低價走私肉的巨大需求進一步固化了市場的利益鏈條。

  三部委聯合公告稱,未經檢驗檢疫的冷凍肉品通過走私渠道進入國內市場危害公眾健康,疫病傳入危害我國畜牧産業安全。不僅如此,大量低成本的走私肉已對國內牛羊肉産業造成衝擊,內蒙古牧民已感受到了市場的衝擊。

  內蒙古農牧業相關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由於大量走私牛羊肉對內蒙古當地養羊産業造成衝擊,牧民養羊今年大面積虧本,很多牧民被迫開始清理母羊。

  走私的空間

  6月份,海關總署在國內14個省份統一組織開展打擊凍品走私專項查緝抓捕行動,成功打掉專業走私凍品犯罪團夥21個,初步估計全案涉及走私凍品貨值超過30億元人民幣,包括凍雞翅、凍牛肉、凍牛豬副産品等10萬餘噸。

  早在幾年前,海關查處打擊走私進口牛羊肉的消息就不斷,不過巨大的利差加上國內需求,使得走私現象仍屢禁不止。

  雖然由於檢驗檢疫的原因,我國目前只批准從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烏拉圭、阿根廷、哥斯大黎加6個國家進口牛肉,而印度、巴西等佔據世界牛肉出口總量前列的國家均因為屬於動物疫區而無法正常進口,這些地區的牛肉要進入中國只能通過走私渠道。

  正常的進口肉不僅需要關稅,而且要經過嚴格的檢疫檢驗程式。

  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曹兵海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説,進口牛肉的稅率是12%的關稅和17%的增值稅,進口需要經過安檢和檢疫程式,正常進口是貨船將集裝箱卸載入境口等待檢疫,保存凍肉的電一刻都不能停,即使溫度降低也不行,進口的各項費用比較高,而走私則沒有這些程式。

  公開報道顯示,目前深圳海關查獲的國內走私牛肉主要來自巴西、印度、美國等地,每公斤25元左右,與國內牛肉每公斤50多元的批發價相比,走私1噸可獲利2萬-3萬元。每個標準集裝箱可裝載凍牛肉25噸,走私1櫃凍牛肉可以獲利50萬-70萬元。

  曹兵海説:“一方面我們對牛肉的需求量巨大,另一方面走私有巨大的利潤空間。”

  至於走私牛肉量有多大,多家媒體的公開報道援引曹兵海的説法是:中國在2012年和2013年每年的走私牛肉數量,估算超過100萬噸,甚至有可能達到200萬噸。

  不過,本報記者向曹兵海進一步求證時,曹兵海表示:“之前説的數據也是專家估計的數據。”

  餐飲企業冒險走私

  巨大的利潤空間誘使不少企業冒險走私凍牛肉。目前在中越邊境地區、南寧、廣州等地,凍肉走私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隱秘鏈條,其中印度的牛肉大多是先運到越南,然後進一步通過中越邊境走私到國內。

  而走私牛羊肉的乘虛而入,已逐步佔領國內市場。“以前市場上大部分都是鮮牛肉,但現在很多批發商都轉而去購買進口凍牛肉了,因為走私肉的價格更低。”有從事牛羊肉生意的人士介紹。

  《華夏時報》記者從多方渠道了解到,走私凍肉不僅進入一些超市、小餐館,甚至一些大型餐飲機構也參與到走私凍肉的鏈條中。

  “一些連鎖餐飲企業對牛羊肉的需求量更大,使用進口凍肉則可以大大降低成本,這主要體現在給供應商的報價上。”一名長期從事餐飲採購的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比如有的餐飲企業給供應商的報價非常低,以這種價格採購正常渠道的牛羊肉幾乎沒有利潤,這就使得供應商不得不去採購低價的走私肉。

  據上述業內人士透露,餐飲企業肯定不會要求供應商去用走私肉,而且他們對於採購進口肉,從品質到報關手續再到進出口手續上,都有嚴格的要求,“如果嚴格按正常進口程式來做,太低的價格顯然是做不到的,這就倒逼供應商去採購走私肉。”

  上述業內人士説,餐飲企業採購走私牛羊肉是行業潛規則,“從法律上説,餐飲企業使用走私牛羊肉並不存在違法問題,因為供應商都會有全套手續。這些手續通常是這樣操作的:進口商正常從某國進口10噸肉走私90噸,整個100噸的銷售過程中拿正常進口的10噸産品的報關和檢驗檢疫,100噸一直用這個手續,所以表面上是合規的,這等於是套牌手續。”

   衝擊國內市場

  在國內對牛羊肉需求攀升、牛羊存欄量逐年下降的情況下,走私也會進一步衝擊國內牛羊肉産業。這種表現主要在於價格傳導上。

  今年以來,北京零售市場的羊肉價格持續下跌,已跌破30元/斤。內蒙古牧民明顯感受到市場的變化。烏蘭浩特牧民白日蘇日嘎拉圖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現在我們這裡的牧民都在賣羊,毛羊的價格每斤掉了四五元,最高峰掉6元,以現價7.5元/斤的價格計算,70斤的羊只能賣500多元,還不夠回本的。”

  白日蘇日嘎拉圖算了一筆賬:一隻羊的硬性成本是300元左右,還有草場費、羊倌費、冬季飼料費、損耗費等,成本達500元,“因為養羊虧本,大量牧民棄養,現在我們這裡的母羊已從1200元掉到800元左右。”

  “現在牧民賣母羊有些清理門戶的節奏。”內蒙古泰華集團董事長南振江在接受採訪時擔憂地説,“近幾年走私對內蒙古羊肉衝擊很大,今年尤其明顯,羊肉價格下跌波及到內蒙古羊,加上各種成本牧民每養一隻羊要賠兩三百元,照這樣下去誰還養羊?以後可能內蒙古都沒有真羊肉了。國家要全面打擊走私方能拯救羊肉産業。”

  走私肉不僅衝擊羊肉産業,牛肉産業也很早就受到了衝擊。

  曹兵海説,目前官方估計的牛肉産量是630萬噸,但我們估測的産量已跌破了500萬噸。“這既有走私的影響,也有國內需求的原因,我們國內這幾年吃牛肉的勢頭太大,2003年中國開始大量宰殺母牛,因為牛肉根本不夠吃就殺母牛,産業基礎受到了嚴重破壞。”

  目前,國內的政策主要偏向於豬肉産業,肉牛産業的補貼政策少得可憐,國家對肉牛産業的補貼主要體現在興建牛場和凍精補貼方面,不過這種補貼對當前肉牛産業的發展微乎其微,最近幾年才開始在十省試點對母牛補貼政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