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別讓兒童成為商業工具

  • 發佈時間:2016-04-11 10:31:46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象臺

  □ 胡立彪

  美國塔夫茨大學研究人員通過對專門提供兒童套餐的餐廳進行調研,發現受調研的快餐廳和全服務式餐廳中,分別有63%和72%的兒童套餐熱量符合飲食指南標準;但是兩者只有不到1/3和約1/4的兒童套餐在脂肪總量及飽和脂肪和鈉的含量方面符合推薦攝入量。研究人員指出,進一步提高餐廳兒童套餐的品質是可行的,餐廳可以讓健康、有吸引力的兒童套餐選項更加普及,家長可以教育、指導他們的孩子做出健康選擇。

  美國研究人員的話説得比較溫和,若換用國內媒體評論慣用的語氣表述,應該是這樣:美國一些餐廳提供所謂“兒童套餐”許多方面不達標,冠以“兒童”字樣多為大忽悠。希望有關部門儘快完善“兒童套餐”標準,加強市場監管,給兒童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表述方式不一樣,但“冠以‘兒童’字樣多為大忽悠”這樣的事實,卻不分中美,宛如拷貝。何以如此?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在愛自家孩子這事上,古今無異,中外一理,父母們是舍得下本兒的。而商人們也正是從這一普世的心態中窺見商機。於是人們看到,市場上兒童油漆、兒童醬油、兒童餅乾等標稱“兒童專用”的商品不斷涌現,這些商品區別於其他商品的最顯著特徵,就是價格高。

  人們常説“孩子的錢最好賺”。道理雖説不錯,但給不了適合孩子們的更好的東西,卻要從他們身上攫取更多,僅僅是把兒童當成獲利的商業工具,這就有問題了。事實上,目前市場上炒作“兒童專用”概念已成風氣,商家只要強調某方面的功能,再給産品加上卡通形象的包裝,就能讓價格成倍上漲,但整個商業運作裏面多有虛假宣傳、誤導消費的成分。

  專業人士指出,市場上標榜的兒童食品與普通食品差別並不大,即便是添加了鈣、鋅、維生素D等營養物質,其用量也達不到有效劑量。更有不少廠家為了刺激兒童的消費慾望,在生産中人為添加大量的人工合成色素、甜味劑等添加劑,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比如,某品牌標稱專供兒童食用的維生素C果汁糖,不僅使用了檸檬黃、食用香精、明膠等大量食品添加劑,其包裝上也未提及主要營養維生素C適應年齡段兒童的食用量。檸檬黃食用過量會導致兒童多動症,而維生素C過量食用會引起腹部絞痛與腹瀉,甚至可能發生尿路草酸鈣結石和腎結石。

  “兒童專用”成為一些商家忽悠人的手段,與我國目前缺乏兒童商品相關標準有關。以兒童食品為例,目前我國針對兒童食品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較為有限,現有關於兒童食品安全標準的使用對象都在3周歲以下,對於3周歲以上的低齡兒童,還沒有專門的食品安全標準,更沒有明確的兒童食品概念。因此,要規範兒童用品市場,必須儘快對現行的兒童用品標準進行清理、修改和完善,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採用不同的標準,量身定做兒童用品安全標準體系。特別要重視兒童食品標準,必須嚴格限制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和劑量,杜絕兒童食品中農藥殘留,抗生素、激素、重金屬含量超標。通過制定和實施更加嚴格的法律規定和標準規範,引導和鼓勵行業企業生産和研發更多真正適合兒童的健康安全的産品。

  兒童是希望,是未來。有了嚴格的標準法規,還要依法加強對兒童用品市場的監管。在對待兒童用品特別是兒童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問題上,來不得半點含糊,必須做到嚴格執法,嚴格懲處,使那些不良企業和個人不敢冒違法的風險。相關部門要加強源頭監管,建立健全聯合執法的有效機制,將聯合執法貫穿生産加工、品質檢驗、市場流通、重點查處的全過程,使問題産品無處藏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