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加強特設品質安全追溯體系建設

  • 發佈時間:2016-03-29 08:31:47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業務探討

  □ 藍 麒 肖 遙

  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重要産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特種設備等7大類重要産品追溯體系建設,這是國家首次系統提出推進追溯體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2月,質檢總局印發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改革頂層設計方案》(以下簡稱頂層設計方案)再次提出明確要求:“建立生産單位、使用單位、檢驗檢測機構特種設備數據報告制度,實現特種設備品質安全資訊全生命週期可追溯。”

  近年來,各地圍繞電梯、氣瓶等特種設備,積極運用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資訊技術構建追溯體系,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試點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電梯”資訊平臺,江蘇、廣州等地實施以二維碼為基礎的氣瓶數字化管理等,這些新舉措在促進監管方式創新、保障公共安全、提升企業品質安全管理水準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存在各地分散建設、資訊共用不足、責任機制不完善等問題。

  統一標準是前提

  追溯體系建設的核心就是通過採集記錄産品生産、流通、消費等各環節資訊,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隨著社會化大生産和專業分工的不斷深化,特種設備及其零部件的來源更加複雜,銷售渠道和模式更加多樣,分佈地域更加廣泛,涉及製造、流通、監管等各環節的單位和人員眾多,增加了實現特種設備“追溯”的難度。

  現行特種設備法規標準對特種設備資訊數據管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特種設備安全法》要求使用單位建立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重點採集和存儲使用環節的重要資訊和數據,《特種設備資訊化工作管理規則》(TSG Z0002-2009)對特種設備資訊的採集、存儲、傳輸、加工、利用和發佈等提出了一些基本準則,但未對數據資訊的採集指標、傳輸格式、介面規範、編碼規則等做出明確規定。

  在追溯體系建設中,應當把統一標準放在首位。抓緊制定實施統一的特種設備資訊採集、數據報告等技術規範和標準,確保不同層級、不同主體、不同設備資訊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真正實現資訊數據互聯互通、通查通識、共用共治。

  資訊平臺是關鍵

  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資訊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為現代追溯體系的建立提供了技術基礎和保障。頂層設計方案也強調,“大力加強資訊化建設,建設全國統一標準的特種設備資訊化平臺”。當前,受到我國質監系統管理體制的制約,各地質監部門在各自行政區劃內構建了基於不同標準的資訊化管理系統和平臺,缺乏全國層面的統籌規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資訊孤島”、“僵屍數據”。

  為解決這些問題,質檢總局已經開始了積極探索,于2014年末在上海、江蘇、山東等地啟動了“移動式壓力容器公共服務資訊平臺”試點應用,採用二維碼作為壓力容器身份標識,並整合製造、使用登記、充裝、定期檢驗等綜合資訊,供監管機構、檢驗機構、製造和使用單位、充裝站及社會公眾等各類對象使用,工作效率和規範化程度逐步提高。

  通過建設統一的資訊化平臺,實現各地特種設備資訊化系統的相容和整合,不斷完善特種設備資訊數據交換共用機制,為政府、企業和社會提供實時、準確、一體化、一站式的資訊服務,才能真正實現全國範圍內的可追溯。

  資訊公開是重點

  特種設備安全保障工作,需要設計、製造、安裝、改造、修理、經營、使用、檢驗和監管等各相關方的共同治理,資訊公開就成為連接各方的關鍵環節。201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在《關於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進一步加大政府資訊公開和數據開放力度”,“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頂層設計方案也要求,“推進企業産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企業誠信、安全隱患等與公眾安全相關的重要資訊向全社會公開”。

  以追溯體系為基礎,發佈違法違規資訊,設立品質失信“黑名單”、並開展特種設備相關企業星級評定等第三方評價工作,有利於進一步推動政府安全監管職能向事後轉變,更好地樹立政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也有利於提高違法成本,引導各方面對違法失信者形成市場性、行業性、社會性的約束和懲戒,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監管格局。

  事實證明,很多企業寧可選擇罰錢,也不願意不良記錄被公開,通過資訊公開充分發揮市場自身的優勝劣汰作用,可以有效降低社會治理總成本。例如,廣州電梯維保單位信用查詢平臺2015年12月正式開通運作,通過廣州質監微信公眾號即可查詢市內電梯維保單位評分情況,既方便公眾和用戶查詢並選擇優質的維保公司,又能促使維保企業不斷提升服務品質、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價值。

  責任追究是保障

  首先,責任追究是構建特種設備追溯體系的保障。例如,2015年3月,江蘇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條例》明確要求充裝單位在氣瓶上設置條碼、二維碼等資訊標識,並使用氣瓶資訊化管理系統,對未按要求執行的機構,明確提出了經濟處罰的要求。沒有法律法規的強約束、硬要求,追溯體系將很難全面推廣和鋪開,當前急需將特種設備追溯體系建設上升到立法層面。

  其次,責任追究是追溯體系真正發揮作用的保障,否則只“追”不“究”,最終也是形同虛設。2015年12月30日,廣州日報“‘差’級電梯維保企業暫無法規強制其退市”的報道引發關注。廣州市特種設備行業協會開展的電梯維保企業信用等級評定數據顯示,被評為“差”級的維保企業數量居高不下,而對於這些企業,目前沒有明確的法規強制其退出,完全依靠媒體曝光、依靠市場淘汰,力度顯然不夠。

  必須提高違法成本,讓企業不敢、不想、不能忽視品質安全問題,才能真正體現追溯體系的作用和價值。2015年以來,山東省濟寧市質監局對特種設備生産、使用單位、氣瓶充裝單位和電梯維保單位實施“黑名單”制度,不但對“黑名單”進行公開通報,有關部門還對這些企業在項目審批、融資貸款、考核達標、評先樹優方面進行限制和“一票否決”,倒逼企業主動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取得了積極成效。

  總之,通過加強特種設備品質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將形成統一權威、實時高效、覆蓋全國的安全監管資訊網路,進一步提升特種設備安全保障能力和治理水準。

  (作者單位:中國特檢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