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口碑”也能嘮叨出來嗎?

  • 發佈時間:2016-03-17 08:31:34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口碑”也能嘮叨出來嗎?

  □ 林鳴

  請問商家,您喜歡聽顧客的牢騷話嗎?我相信很多老闆的第一反應是煩。然而,鄰國日本有個專門分析“牢騷”的機構,他們最近的一項成果,就是研究中國觀光客的“自言自語”。報告顯示,今年春節期間中國遊客在網上發表的有關購物的議論共有56338條,比去年增加4倍。該機構還得出一個有趣的數據:去年春節中國人購買的商品中,排名第三的是馬桶蓋,但今年卻淪落為第22位。也就是説,如今已經很少有人再熱衷去日本購買馬桶蓋了。為什麼呢?這個問題待會兒再解釋。

  上述“研究”讓人小吃一驚:難道真的有一門“顧客嘮叨學”嗎?查了一下,“嘮叨學”倒沒有,但研究“嘮叨”的學者還是有的。我們知道,在顧客的嘮叨中,很大一部分是抱怨。這是很自然的事,因為每個人都想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即便是大款,也常常提及“性價比”這個詞。因為挨宰是弱智的表現。加上天生的戒備心,即便買到滿意的東西,人們也會裝作不稱心而口出怨言。久而久之,就變成一種本能。然而,把這些瑣碎的語言當成分析材料,卻能讓商家耳聰目明。哈佛大學的李維特教授有句名言:與顧客之間的關係走下坡路的一個信號,就是顧客不再抱怨了。在從前的觀念中,客戶一旦嘀嘀咕咕,經營者就會認為這些人是在找麻煩,而且只認識到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實際上這種觀念是偏頗的,因為客戶抱怨雖然意味著品牌的産品或服務沒滿足其需求,同時也表達出他們仍舊對該品牌抱有期待,希望其能夠做出改善。所以,當客戶向你抱怨時,不要簡單粗暴地把它看成是添亂,而應把它當作天賜良機。正所謂“抱怨是金”。事實正是如此:當客戶抽出寶貴時間、帶著他們的怨氣與商家接觸時,也是免費提供了應當如何改進服務的資訊。對此,商家的正確對策應分四個步驟:首先是傾聽。當客戶反映産品或服務的問題時,首先要虛心傾聽。傾聽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其次是分擔。如果是産品本身的問題,應立即向客戶道歉,並在最快時間內予以解決;若是客戶使用不當,要説明問題的實質,並幫助客戶解決問題。再有是澄清。如果有些問題比較複雜或特殊,那麼就不要向客戶作任何承諾。而是誠實地告訴客戶情況有點特別,我們會盡力幫您尋找解決的方法,但需要一點時間。然後約定給回話的時間。最後是闡明。確保準時給客戶回話。即使到時仍不能解決問題,也要準時打電話解釋。表明所做的努力,並再次約定給客戶答覆的時間。這麼説來,來自顧客的自言自語或牢騷,就不是小事一樁了吧?

  用心分析坊間話語,還可得出一個結論:消費者是最聰明的人群。比如曾火爆一時的日本馬桶蓋,中國客人很快發現了其中問題:花2000元錢在日本買的馬桶蓋,不但要自己拎著回國,還要找人安裝。也就是説,這個馬桶蓋只是一件半成品。如果在國內買同檔次的馬桶蓋,費用不但包括馬桶蓋本身,還包括送貨費、安裝費以及保修服務。這樣一比較,他們還會一邊手拎馬桶蓋、一邊悠閒地看櫻花嗎?所以説,可別小瞧了消費者那張嘴,“嘮嘮叨叨”裏藏著商機、藏著“金馬駒”呢。常言道: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而千金不換的“口碑”,往往就是由零零碎碎的“磚頭”壘起來的。有時候,豎起耳朵比滔滔不絕要強上一百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