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莫讓“敗絮”害人害己

  • 發佈時間:2016-02-18 09:32:52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胡立彪

  僅從字面意義講,被“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句古語言中概率最高的,恐怕就是羽絨製品了。從不久前中羽協的抽檢結果看,目前市場上的羽絨製品合格率並不是很高,主要存在用劣質飛絲、羽絲、陸禽毛及化纖棉冒充羽絨填充。這些假冒産品不僅無保暖性,易鑽絨,還容易引起過敏及呼吸道疾病。

  不法商家行“敗絮”之舉,自然是衝著“利”去的。目前市場上95%含量的特級鴨絨售價約800元/千克,而95%含量的特級鵝絨的售價則可達1000元/千克。一條200cm×230cm的鵝絨被,需要填充1.5千克鵝絨,成本是1500元,加上被套、包裝等成本,這條被子至少要賣1800元才能保本。即使是用鴨絨填充,一條被子的成本價也得1500元。如果市面上的鵝絨被、鴨絨被售價低於上述價格底線,不用想,它們都是有問題的,在看不見的被子裏面,一定隱藏了不願意讓人看到的東西。

  正是因為外表看不到“敗絮”,那個“利”字就容易藏于其中。不管是在實體店還是網店,七八百的鵝絨、四五百的鴨絨被都有在售,甚至二三百的也敢標稱是鴨絨鵝絨。這些店家當然不是賠本賺吆喝,他們認定了消費者看不到又不懂行,就幹起了偷梁換柱的勾當,用“敗絮”換了好絨。保不保暖是大多數消費者判斷被子好壞的主要標準,至於被子裏面用的是什麼填充物,看不到也不知道,商家怎麼説就怎麼聽。在看不到的基礎上,加上消費者的不懂和不關心,隱情就更加不堪了。用鴨絨冒充鵝絨還算好的,用更次的飛絲冒充鵝絨的過分之舉,也有人幹得出來。

  飛絲就是在加工羽絨的過程中,短絨毛從羽梗上脫落而産生的無梗短絨毛。飛絲可稱為羽絨的下腳料,品質很差,市價也就10元/千克的樣子,用它來冒充鴨鵝絨,那商家就賺大發了。就算羽絨製品都留了一小塊“窗口”讓人檢視其中,但事實上這個窗口並不跟羽絨産品的內心(芯)相通,更不可能連接商家的心了。既然是主動給人看的,廠商自然就不會傻到往小窗口裏放差東西。關鍵是消費者大都不懂,看也看不出門道。國家標準《羽絨羽毛標準樣品(樣照)》對鴨絨鑒定有這樣的説明:鴨絨的棱節較大,呈三個一組,較有規律地排列于小羽枝末端,棱節間距離較短,約等於棱節的長度。對於這樣描述,普通消費者想必沒幾個能明白。對於他們而言,莫説區分會游泳的鴨鵝之絨,就算從不會游泳的雞身上拔些毛拿來,也不一定能分清楚。消費者不懂,市場上存在的用劣質原料冒充羽絨原料、標稱充絨量與實際不符、羽絨蓬鬆度不合格、羽絨清潔度不合格等問題就無法由消費者反映出來,這就必須要求相關專業檢測機構參與進來為大家揭秘了。

  事實上,我國並不缺少羽絨製品國家標準,比如,早在2002年就制定實施了羽絨服裝國家標準GB/T14272-2002《羽絨服裝》,對羽絨服裝填充物、含絨量等進行了嚴格規定,並規定不符合該標準的産品均為不合格産品,一律不準在市場上銷售。但從目前市場反饋的品質投訴資訊來看,該標準顯然被束之高閣了,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

  有人説,既然消費者不懂,那就加強學習,學會辨別羽絨製品真假好壞的技巧。也許有人願意這樣做,但這既難保證效果也難以形成決定性力量,而只有監管部門行動起來,進行專業而嚴肅的監管,才能收到迅速而直接的效果,才能最終揭開隱情,還市場清潔。

  至於生産企業,玩“金玉其外”的遊戲的確可以賺錢,但見不得人的“敗絮”害了人,早晚有一天會敗露,會被市場唾棄,終是害了自己。古人講做人要慎獨,其實在某種意義上更應慎隱。對企業而言,同樣適用——在沒有監督及産品看不見的細節也按照高標準嚴格要求,保證産品品質,而決不摻雜使假。這樣的産品絕對是好産品,這樣做産品的企業當然是當之無愧的好企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