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項標準與3個100%
- 發佈時間:2016-01-13 10:32:24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徐建華
進來的時候是建築垃圾,出去的時候卻已經變成了建築材料。近日,中國品質報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的北京元泰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元泰達)建築垃圾資源處置與利用一體化項目的現場,親身探尋了“一進一齣”變化背後的奇妙。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建築垃圾的排放總量約為35.5億噸,佔城市垃圾的比例約為40%,僅北京市每年産生的建築垃圾就多達4000萬噸。發達國家的建築垃圾平均資源化率為95%,而我國只有不到5%,建築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理顯得尤其迫切。
北京元泰達建築垃圾資源處置與利用一體化項目是中國建築垃圾資源化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示範項目。當天,該聯盟舉辦建築垃圾資源處置與利用一體化項目暨標準體系發佈會,展示建築垃圾“變廢為寶”的標準化過程。
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3.0模式
當一車建築垃圾經過計量稱重進入工廠後,也就開啟了重新利用的過程。此後,垃圾會進入存儲車間存放,“消毒降塵區”會對建築垃圾進行第一次處理,讓其變得更加“乾淨”。
隨後,映入眼簾的是連接不同車間的管道,他們是垃圾在不同車間運轉的通道,既保證了垃圾的順利流轉,也符合環保無塵等要求。“建築垃圾回收可燃物清潔能源轉化系統”,則展現了技術的強大力量:一些易燃的建築垃圾在這裡全部被“滅火”處理。而在金屬物的處理車間,一些建築垃圾中常見的金屬物,在這裡予以切碎和堆積。
更“有趣”的是,建築垃圾經過一系列的生産線處理之後,還能生成新的産品,比如再生砂、再生石等建築材料,它們已經被應用到了北京市的APEC會議場所、九三勝利日閱兵村等重要的建築物和道路的建設上。
聯盟理事長韓先福説,聯盟根據國內外的調研結合工業生産模式的分析,將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模式分為3種模式:1.0模式,以現場移動設備處置和填埋為主,沒有形成被市場認可的商業模式;2.0模式,以固定設施處置為主,資源化率一般在80%以下,且未資源化部分産生嚴重二次污染,盈利模式以政府補貼和政策支撐為主,沒有補貼不能正常運營;3.0模式,以固定設施處置為主,資源化率平均在95%以上,資源化過程基本實現污染物達標,盈利模式可以不再依靠政府補貼而進行市場化運營。
目前,我國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方式主要是1.0模式向2.0模式過渡,而世界發達經濟體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模式正在從2.0向3.0過渡。“該一體化項目在聯盟創新的國際領先的技術規範和標準指導下,能夠使建築垃圾資源化率達到100%、資源化過程中環保達標率為100%、再生産品市場化率達到100%,已經達到3.0處置模式水準。”韓先福説。
聯盟秘書長郭海斌透露,借助網際網路的興起,聯盟的一體化項目已經開始4.0模式的設想與研究,即在3.0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3個100%的技術標準與水準,再生産品附加值更高、更綠色環保,並能通過“網際網路+”的運營模式。在該一體化項目的中控室,數字化的控制模式和智慧化的生産方式,已經初現端倪。
誕生106項聯盟標準
何時該進行哪道工序、垃圾資源化的品質控制如何……在北京元泰達建築垃圾資源處置與利用一體化項目中,無處不在的標準是其能夠達到“3個100%”以及“再生産品附加值更高、更綠色環保”的重要法寶。
“通過這個一體化項目,一共誕生了106項聯盟標準,目前不僅全部在該項目中應用,也構成了聯盟的整個標準體系。”韓先福説。
“聯盟標準體系共分為産品、應用技術、品質控制、試驗檢測、節能、清潔生産、資訊化、安全8個子體系共計106項,標準各項技術指標在北京元泰達一體化工廠項目中均已充分驗證並有效實施。”聯盟標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程東惠説,這套技術標準體系對提高行業技術水準,推動我國建築垃圾資源化進程,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實現産業可持續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祝賀聯盟標準化工廠亮相全球氣候大會‘低碳經濟解決方案’展覽”,一進工廠辦公大樓,挂在展覽大廳的橫幅格外顯眼,也昭示了聯盟標準化的國際化目標。近期,在法國巴黎舉辦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上,聯盟作為中國參展企業在“低碳經濟解決方案展”會上亮相了嚴格按照聯盟標準體系建設的“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利用一體化項目”,吸引了國際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並與聯盟與北美、歐洲、非洲等地代表簽署合作意向書。
“隨著一體化工廠的國際化戰略發展路線,聯盟標準體系通過更多的融合專利技術,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等方式,在全球推廣一體化工廠項目並掌握建築垃圾資源化産業鏈,為帶動我國建築垃圾資源化産業‘走出去’創造良好的標準等支撐環境。”郭海斌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