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強質檢:從嚴管理 提升能力

  • 發佈時間:2016-01-11 19:32:05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史玉成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一年來,全國質檢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振奮精神,開拓進取,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化質檢改革,以強質檢的實際行動奮力創造質檢工作新水準,為建設品質強國、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作出新貢獻。

  打好“四張牌” 提升服務能力

  近日,亞洲開發銀行發佈的《2015年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顯示,中國在亞洲高端科技産品出口中所佔份額從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位居亞洲第一,以高鐵、核電和衛星等為代表的中國高端科技産品深受亞洲各國的歡迎。這標誌著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突破正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中國高端科技産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加。

  品質興、製造興。一年來,在中國製造頻頻亮相國際舞臺的背後,離不開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四大國家品質基礎的重要支撐;離不開質檢人在“強質檢”的號角下,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對更好、更強的追求。

  2015年,標準領域的關鍵詞無疑是“改革”。中央深改辦將標準化改革列入2015年工作重點,並進行統籌部署。國家標準委在化工等領域開展了強制性標準清理整合試點;組織了推薦性標準審評優化和清理;啟動了培育發展團體標準工作,在中國電子學會等39個社會團體開展試點;穩步推進了企業標準備案制度改革,在上海、福建等18個省區市開展試點工作,試點地區有1.3萬多家企業公開標準3.8萬多項,公共服務資訊平臺總訪問量達到400多萬次;在福建自貿區開展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試點工作。

  此外,我國的標準化管理水準不斷提升。探索建立技術委員會退出機制,撤銷了11個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初步完成技術委員會及委員基本資訊庫建設,完善技術委員會年報制度。發佈地方標準備案公告9期,備案地方標準3200多項,構建了地方標準化工作資訊數據庫,統計資訊2000多條。推進國家標準實施後評估制度建設,加強標準樣品管理和基礎理論研究,形成標準樣品分類管理初步方案。

  在計量領域,計量技術基礎不斷夯實。新一代高準確度、高穩定性量子計量基準等基礎前沿領域研究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所需國家計量基標準及相關技術的研究持續推進。國家計量基標準的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批復更新了3項計量基準,新建了一批産業發展急需的計量標準;組織審核並批復了用於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急需的24種國家一級標準物質和430種國家二級標準物質。截至目前,質檢總局共批准國家一級標準物質2144種,國家二級標準物質6709種,批准國家標準物質總數達8853種。此外,對全國在用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進行監督檢查;做好國家計量技術規範制(修)訂工作;提升大區計量測試中心量值傳遞能力;全面完成24家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驗收工作。

  2015年是認證認可立法工作豐收之年,密集出臺了《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認證機構管理辦法》、《節能低碳産品認證管理辦法》等6部制修訂規章,廢止《認證培訓機構管理辦法》、《認證諮詢機構管理辦法》,開展《檢驗檢測機構管理條例》前期立法研究,全面梳理規範性文件,修訂發佈《認證認可法律法規體系框架圖》,整體夯實了認證認可工作的法律基礎。認證認可領域第一時間落實國務院“雙隨機”抽查辦法,初步建立認證認可和檢驗檢測“雙隨機”抽查機制,對電商平臺獲證産品實行“神秘買家庫”隨機抽取購買人、電商平臺産品清單隨機抽取樣品。

  2015年,質檢系統推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讓人矚目。中國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集團成員單位增加到15家;湖北省10余個市縣將組建綜合性公共檢測中心;廣州市加快推進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浙江海鹽原標準件檢測中心完成轉企改制,公司股權結構變更,實現員工持股;成都質檢院有限公司成立,2014年檢測業務總收入超過2.4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質檢總局還協調推進全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改革。配合中央編辦審核了24份中央部門檢驗檢測機構整合方案(指導意見)。與國家發改委聯合實施高技術服務業培育工程(檢驗檢測服務),與科技部聯合開展質檢系統機構轉企改制提升科技服務能力試點,鼓勵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做強做大。同時積極推動各省檢驗檢測機構整合改革,甘肅省、貴州省、浙江省、陜西省人民政府先後印發了本省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指導意見或加快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發展的相關文件。

  夯實工作基礎 加強隊伍建設

  2015年,質檢系統貫穿從嚴管理的工作主線,為質檢事業改革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在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方面,始終把理想信念教育和黨性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在幹部能力培養方面,圍繞質檢改革新熱點,科學制定年度教育培訓計劃,舉辦培訓班40余期,培訓3000多人次,提升了領導幹部的專業化水準。同時推動領導幹部上講臺,以講促學,提高了領導幹部“研”“講”“用”能力。

  2015年,質檢系統建立了全系統法律專家隊伍,完成法律專家數據庫軟體開發、應用,實現對系統內法律專家動態管理。經司法部批准,制定《全國質檢系統公職律師試點工作方案》,在全系統組建公職律師隊伍,並隆重舉辦質檢總局公職律師頒證儀式。加強質檢高校合作,與北京大學合作建立質檢法治教育基地,與華中師範大學合作完成《中國特色質檢制度體系研究課題》,充分發揮高校科研教育資源在提升隊伍整體素質方面的作用。

  在基層,品質工作的基石不斷築牢。舉辦了全國市(地)領導幹部品質發展與品質安全專題研究班,聯合貴州、廣西、四川等地,對地方政府主管市長和質監局長進行宏觀品質管理培訓,引導基層幹部牢固樹立品質發展的理念。在品質隊伍和學科建設方面,配合人社部推進品質工程技術人員評價制度改革,推動設立品質管理專業碩士學位,起草全民品質素質提升工程指導意見。

  2015年,《計量法》修訂列入國務院一類立法工作計劃,目前正在對徵求意見進行研究。這一年,繼續推進註冊計量師制度的建設與實施。會同人社會部組織完成2015年註冊計量師資格考試。組織完成了2713名一級註冊計量師的註冊工作;指導各地開展二級註冊計量師的註冊工作。同時還組織實施了計量標準一級考評員的考核工作。2015年新考核合格一級考評員32人,辦理延期234人。此外,全國質檢系統還組織開展計量技術機構“傳技術、幫培養、帶徒弟”活動。

  在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領域,一方面推進“依法治特”。積極配合《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工作,明確賦予了質檢部門開展鍋爐環保監督檢查的重要職責。確定了制(修)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電梯安全條例》等工作計劃;確立了特種設備規章目錄,加快《特種設備經營監督管理規則》等配套規章、規範性文件制定;推進安全技術大規範建設,《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等取得較大進展;將管道完整性管理納入強制性標準,推進管道完整性管理、隱患分類分級等急需標準的制修訂。另一方面強化風險管理。聯合上海市政府應急辦、上海市質監局等單位,組織開展特種設備事故應急處置綜合演練,實地檢驗突發事件各環節的應急處置能力。開展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急預案體系建設研究,組織對現有使用單位應急預案編寫指南開展評估。制定《總局特種設備事故應急專家管理辦法(試行)》,統一特種設備事故應急專家庫。2015年還完成了特種設備安全技術委員會換屆工作,成立國務院安委會專家諮詢委員會特種設備專業委員會,充實特種設備專家隊伍,創新決策手段。連續舉辦全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長、地市質監局長培訓班,現場指導福建、雲南作業人員考試機構建設,督促提高作業人員理論和實操水準。

  2015年,執法司積極改革創新,加大探索力度,研究制定了《品質技術監督行政執法約談工作指南》,指導全國20余個省級質監局組織開展了約談活動。通過約談地方政府,推動區域整治;約談有關企業,促主體責任落實;約談下級執法機構,推動績效管理。此外,還組織開展了年度辦案能手評選活動。組織11期全國質監基層執法人員執法培訓班,培訓1700余人。

  科技質檢建設方面也是亮點紛呈。一是完善質檢技術機構體系。批准籌建13家國家質檢中心,批准成立16家國家質檢中心;批准籌建12個國家檢測重點實驗室和10個區域性中心實驗室。開展了“提升食品品質安全檢(監)測能力專項”中期評估工作,一批國家食品檢測重點實驗室達到國家一流水準。二是支援技術機構基礎建設。安排品質技術監督技術改造項目131項,帶動地方配套資金3933.21萬元。投入2015年食品監檢測能力提升專項設備683台套。完成2016年檢驗檢疫實驗室儀器設備論證2221台套。起草《口岸技術查驗設施建設指導意見》,促進口岸技術查驗能力持續提升。此外,科技司還向科技部推薦中青年創新領軍人才6人、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1個。舉辦質檢科技創新高級培訓班,以質檢科技主管領導為培訓對象,對“創新引領發展”做深入解讀。啟動第一批境外人才培養申報工作。開展“東西部實驗室對口幫扶”活動,通過一年時間提高西部實驗室技術人員應用大型檢驗檢測設備、先進檢測技術的能力。

  加強協調溝通 推進重點工作

  圍繞質檢重點工作,總局加強與財政部等相關部門的協調溝通,2015年預算總量繼續穩步提升,重大專項得以保障,質檢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隨著去年標準化規劃編制全面啟動,國務院標準化協調推進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5-2020年)》。科技部將《“十三五”技術標準化科技創新規劃》納入科技重點規劃。多部門制定物流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0年)。國務院相關部門和30個省市啟動了“十三五”標準化規劃編制工作。

  在地方上,23個省市建立標準化推進機制,其中3個省市成立了標準化委員會。軍民融合標準化也進一步得到深化。與總裝備部共同完成《軍民標準通用化工程建設方案(2015-2017年)》,聯合國防科工局發佈了中國航太標準體系。

  2015年,認證認可部際協作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如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建立雙向合作機制;會同發展改革委建立節能低碳認證制度;會同林業局正式推行森林認證制度等等。目前已通過部際協作平臺建立認證認可制度49項,共同推進認證認可工作128項。

  為加快品質基礎建設,總局會同工程院、工信部開展工業強基戰略項目研究,聯合中國社科院開展品質強國戰略研究,聯合工信部、教育部制定製造業品質品牌三年行動計劃、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在推進品質促進法立法工作上,聯合武漢大學、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等單位開展品質促進法立法專題研究,組織起草《品質促進法》,指導上海、安徽、深圳、青島等地區開展地方品質促進立法。

  資料

  □2015年,中國代表在發展中國家中首次當選國際認可論壇主席,擔任國際電工委員會全部4個産品互認體系的副主席,累計30余人次擔任認證認可國際組織的管理層職務。全年新簽訂7份雙多邊合作互認協議,累計加入13個多邊互認體系,與28個國家簽訂100份雙邊合作文件,成為證書數量最多、互認範圍最廣的認證認可大國。

  □截至2015年10月,下達1185項國家標準計劃項目,批准發佈1317項國家標準。其中強制性標準83項,推薦性標準1234項。備案行業標準2950項,備案地方標準2823項。

  □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現行有效的國家計量技術規範總數達1577項,實現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目錄》內的項目基本全覆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依法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型式批准部分)》中的項目覆蓋率達到85%以上。

  □2015年,質檢系統獲得國家科技計劃立項7項,涉及經費7421萬元,獲得質檢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30項、涉及經費1.45億元。啟動實施了635項總局科技計劃項目。認定首批質檢總局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批准成立7家質檢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全系統共獲得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同時組織評出“科技興檢獎”一等獎16項,二等獎62項,三等獎156項。

  □2015年,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選派70名基層骨幹到總局“四大院”中長期進修。積極爭取總局為每位博士後工作站在站人員資助經費1萬元,江蘇無錫局技術中心獲批建立博士後工作站。組織11名專家赴西藏質檢兩局開展諮詢服務活動,共舉辦活動44次、培訓指導626人次。公平公正開展職稱評審工作,282人取得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完成對19名博士後出站人員的高級職稱認定工作。

  □積極推動國外智力引進工作。2015年共爭取外專局經費380萬元、出國培訓項目22個,引進國外人才項目4個,39名技術骨幹獲支援到發達國家進行中長期培訓,支援質檢科研和管理引進專家14人次開展合作交流。

  □質檢系統滿足公眾科普需求能力進一步加強。在2015年舉辦的第二屆質檢科技週期間,全系統單位廣泛參與,為5.6萬人次提供科技諮詢,提供技術服務近3萬次,覆蓋服務公眾約34萬人。國家級媒體報道10余次,公眾反應熱烈。認定3家質檢科普基地,引導發揮基地在展教資源及科普人員方面的優勢,起到良好示範效應。積極組織展示優秀質檢文化資源,組織編撰《中國地理標誌産品大典》,鼓勵創作並遴選推薦質檢科普微視頻,兩部作品獲得科技部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獎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