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有創新 有品質 得生存

  • 發佈時間:2016-01-08 09:32:4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察家

  □ 胡立彪

  1月6日至9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産品展覽會(CES)上,華為推出其針對美國等海外市場的拳頭産品Mate8。據悉,這款手機中國版本在國內上市不到1個月銷量就達到100萬部。華為把它拿到海外市場基本保持原樣,處理器依然是自主研發的麒麟950。這顯示出華為對自家技術的自信。而這份自信也表現在價格上:Mate8 3GB+32GB版本售價599歐元(折合人民幣4200元),4GB+64GB版本售價699歐元(4900元),比國內還貴。

  這個價位跟蘋果iPhone6s很接近,自然讓人産生華為這是要跟蘋果對著幹的猜測。其實不用猜測,按照華為的目標,Mate8在海外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就是要跟蘋果手機搶份額。

  甭管誰,在手機領域把蘋果當競爭對手,總給人不自量力的感覺。現在華為這麼做,是不是野心有點太大了?是。前些年,華為一直視蘋果、三星為楷模和對手,自從自己在高端發力,憑藉Mate7收穫遠超預期的成績,這家在國內手機市場基本上算是坐上頭把交椅的企業,如今已經開始放眼全球,有了叫板行業大佬的勇氣了。現在搞個發佈會,華為消費者業務運營中心CEO余承東基本不再提三星,挂在嘴邊的競爭對手只有蘋果一家了。

  其實,野心大點也有好處。想都不敢想,怎麼敢做呢。何況,華為去年賣出去1億部手機,這個實力也可作為其野心的底氣。當然,要往深裏説,支撐華為野心的底氣,是比銷量更沉實的東西。有人説,現在大的經濟環境不景氣,手機市場趨於飽和,整體利潤攤薄,國産智慧手機“中華酷聯”格局正在分崩離析,在這種情況下華為要做到一枝獨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搞不好也會成為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對此,余承東回答:有創新,有品質,就增加了生存的幾率。

  有創新,有品質,得生存,這不只是華為的底氣之源,也是所有企業市場打拼的根本邏輯。當然,創新和品質,不是挂在嘴上説的,而是需要下功夫、大投入去幹的。我們看看華為自主研發的頂級晶片——海思麒麟950。這個不足成年人拇指大小的手機晶片,裝進了30億隻電晶體。僅從多線程對比數據看,它憑藉4個A72、4個A53大發神威,傲視群雄,領先三星和高通17%。蘋果A9雖然單線程彪悍,但無奈只有兩個核心,得分自然高不到哪兒去。這個成績是華為花費巨大心血換來的,這從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可以看出。前些天,華為輪值CEO郭平在2016年新年致辭中説,華為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約3900億元,研發投入超過1000億元。用超過銷售收入1/4的資金搞研發,在國內這是少見的大手筆。

  從全球範圍來看,凡是擁有競爭實力的國際知名大企業,幾無例外地都極為重視創新,都舍得在研發上下本。國際權威專業資訊服務提供商湯森路透不久前發佈“2015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單,日本以40家高居榜首,美國以35家居於次席。日本企業“創新力”高的秘訣,就是全力投入研發,不惜血本。極為重視産品品質是日本研發部門的一貫風格。日本企業界至今還流傳著一句口頭禪——“高性能産品會暢銷”。大批國人蜂擁到日本搶購馬桶蓋、電飯煲等産品,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日本製造通過“創新力”和品質營利得到了世界性的口碑。

  令人尷尬的是,在上述榜單中看不到一家國內企業的名字。顯然,即使像華為這樣的中國企業,就創新而言,相比國際領先企業還是有差距的。數據顯示,國外企業研發投入一般佔到銷售收入的10%以上,創新型企業甚至超過30%,而國內企業的這個比例卻只有0.2%~0.3%。沒有研發當然就得不到技術,沒有技術則只好買,買不起就“借”(山寨),借不到就只有用不入流的技術低價競爭。我們看到,國內“不入流”的企業太多,幾乎遍佈整個行業。行業內低水準重復建設現象嚴重,企業對生産技術和産品工藝要求不高,即使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經驗,卻也沒有做大做強的理想,小富即安,不願意在研發上進行投入。

  這樣顯然是不行的,對整個中國製造業來説是極為危險的。正基於此,中央提出五大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第一位。對於企業來説,在創新上應該怎麼辦?正如余承東所説,靠情懷不能解決問題,靠行銷吹牛也不能當飯吃,要靠扎紮實實的實力説話。在當前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引領下,企業要秉承對品質和創新的追求,不斷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打拼出一番新天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