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專供”品質豈能縮水
- 發佈時間:2015-12-16 09:19:11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象臺
□ 胡立彪
李女士在某品牌實體店看上一款標價759元的短靴,然後登陸該品牌網店,發現“雙12”優惠折後價為529元,於是就在網店買了一雙。可收到貨後,她感覺鞋子的皮質不如實體店,而且要薄一些。當她向網店反映這種情況時,卻得到這樣的答覆:網店出售的是網上專供款,不在實體店銷售,進貨渠道不同,品質也有差別。
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像李女士一樣,被“網上專供”低價吸睛卻遭低質傷心的“剁手黨”,實在不少。不過,吃了“網上專供”的虧,似乎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網上專供”本來就意味著減配或者品質縮水,這差不多已經是行業潛規則了。
當然,商家不會承認這是潛規則,在他們看來,這是經營策略。有廠商解釋稱,不能把網上專供等同於減配,更不能説成是品質縮水。因為這種商品一般只針對線上這個渠道,廠家會根據線上特點對産品進行重新定位,推出“網上專供”或“網路定制”版。這種商品基於網購大數據分析,比如廠家採用天貓的數據,分析顧客喜歡的功能、顏色等特點進行輔助決策,最終形成專供版時會與線下版有所不同。既然人們都認同了網購産品價格低這個先決前提,那麼網上專供版産品的“不同”,必然會在功能、配置、材質等方面有所體現。比如,有的産品原先設計有20項功能,但數據顯示消費者常用的只有10項,那麼産品就可以進行聚焦,定制時就優先突出這些功能,體現差異化。所以,網上專供産品都是剛需的、實用的、高性價比的。
從廠商角度看,上述解釋不無道理,而從消費者角度看,如果“網上專供”産品僅僅是因為更實惠而進行減配,他們可能並不會多麼反感,但問題是,“專供”這事得讓他們清楚,而事實上,不少商家並不明確告知這一點,消費者以為是以優惠價購買到了與線下一樣的同款産品,而對比之後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因此對廠家和網店産生反感就是必然的了。而事實上,一些廠商不但不明示“專供”,還故意隱瞞這種情況。有調查發現,一些線上線下産品品牌相同,價格一致,看起來也沒什麼區別,但進行專業檢測其品質差異就顯示出來:線下邊框較窄,線上較寬;線下為鋼化玻璃底座,線上則為塑膠底座;線下做工精細,邊縫嚴實,線上做工較糙,接縫不嚴;線下螺絲內置,線上螺絲外露。線下線上售價相同,但其實際成本卻相差數百元。
這種情況就提醒那些“抄碼族”(即線上下挑選商品,記下型號貨碼,然後再到線上購買的消費者),一定要倍加小心。即使長得再像,實際上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産品,因此在購買時應仔細核對産品型號。在“網上專供”這事上,有些品牌還算是比較講原則的,它們一般會明示“專供”,即使不明示,也會對線上線下産品標示不同貨碼,以免消費者搞錯。像美特斯邦威、阿迪達斯、耐克、新百倫等品牌,在其天貓旗艦店很少能找到與實體店重合的當季新品。
商家出於經營考慮,通過區別對待線下線上兩個渠道,在避免兩個渠道打架、維護兩個渠道利益的同時,實現優勢互補,這樣做當然沒問題,但前提是不能因此而損害消費者權益。品牌商及其電商平臺銷售商要保證網上專供商品品質的同時,還要履行明示“專供”等告知義務。若以“網上專供”作幌子,在商品功能、品質上做手腳,搞虛假降價、誇大宣傳,不僅自家品牌信譽會被毀掉,網購平臺也會被連累,其害至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