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你會“化腐朽為神奇”嗎

  • 發佈時間:2015-11-26 08:32:52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言堂

  □ 林 鳴

  大家知道,“過期食品”名聲一向不好。超市裏,家庭主婦會像“工兵”一樣,仔細察看食品包裝的保鮮期、保質期。除此之外,許多消費者還會關心煙酒、服裝、家電産品的“生日”。然而,一向以冷靜著稱英國人幹出一件令公眾吃驚的舉動。外媒報道,英國一廚師為糾正現代人動輒丟棄仍可食用的食物的行為,兩年前在英格蘭北部開了家小餐館,用即將被丟進垃圾桶的食材做成一道道美食。如今,他的“真正垃圾食品工程”正向全球擴展,在澳大利亞、法國、南韓、美國和尼日利亞居然擁有了120家餐館。一時間議論紛紛,毀譽參半。

  食品專家對此謹慎地解釋:現代社會的食品很難堅持“現做現吃”。尤其是加工食品,從生産到消費要經過運輸、分銷等環節。所以,任何食品在保存中,都會按照一定的速度發生“變質”現象。比如奶、蛋、肉等生鮮食品,往往是先細菌生長,然後才會有氣味變化。餅乾一般是受潮變軟,口感最先發生變化。而速食麵,則可能是油先氧化,産生異味兒。在食品工業上,這些都算是“食品變質”了。一般情況下説的“保質期”,是指在期限內,食品的任何一方面都沒有發生明顯變化。換言之,這是廠家的一個承諾——在此期限內,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會有保證。如果出了問題,廠家需要負責。而過了保質期,並不意味著就壞了,只是廠家不再擔保。有時候,食品過期可能只是外觀不那麼誘人,或者口感沒有那麼好了……這樣的食品還是能吃的,不會引發健康問題。對“過期食品能不能吃”的問題,一般答案為:吃了不一定會出問題,但是出問題的可能性升高了。對消費者而言,吃還是不吃?有點兒像賭博。

  顯而易見,食品變質是一個連續漸變的過程。食品成分或者其中的細菌,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在保質期之前,規規矩矩地呆著;剛剛過了保質期,一下子就變成了“毒藥”。而這個變化過程,又受著生産工藝和保存條件的影響。比如説,採用巴氏消毒的牛奶,冷藏兩週一般細菌還不會超標;而超高溫滅菌的,常溫下放幾個月乃至幾年都不會長細菌。即使是同一種食品,比如巴氏消毒奶,不同廠家的工藝控制條件,也會使得變化過程快慢不同。所以,同一種食品,技術好的廠家可以實現更長的保質期,很常見也很正常。因而,對食品産品制定一個統一的保質期,並不完全“合理”——有些符合“保質期標準”的食品,可能會提前變質的。而對生産工藝先進的廠家,相關標準反倒起到了打擊積極性的作用。當然,個別食品生産商亂標保質期、讓産品“生日”提前的行徑,應該受到指責,因為此舉涉嫌欺詐。

  即便是在提倡節約的年代,英國人的這一舉止也讓人瞠目結舌。不過他們才不管這些呢。發起人誇耀説,自該工程展開兩年以來,他們已“搶救”近200噸食物。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全球每年生産出來供人類食用的食品中,大約1/3或13億噸被浪費掉,這些過期食品的命運一般是被丟棄。正如英國人所説“這是完全不對的事。人們竟然可以把香蕉運過半個地球,然後把它們丟進垃圾堆裏。這簡直荒謬可笑。”我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少這樣可笑的事?現在,終於有人把“過期食品”收集起來,並煮出可食用的美味,這是值得稱讚的——難道這不是一段“化腐朽為神奇”的佳話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