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快遞行業發展駛入從“量”到“質”新車道

  • 發佈時間:2015-11-19 07:55:18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徐建華

  繼國務院出臺《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快遞“實名制”之後,我國快遞行業發展再次迎來重要的政策“紅包”——從11月16日起,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就《快遞條例(徵求意見稿)》進行為期1個月的公開意見徵詢。從條例內容來看,快遞新規對“暴力分揀”“用戶資訊洩露”“快件延誤”違規行為加大了懲處力度;同時,通過要求企業不得收寄填寫不實或者不完整的快件、以及定期銷毀運單等舉措,護航快遞“實名制”。

  據悉,我國快遞行業近年來以40.4%的年均增長率迅猛發展,2014年全國快件量已突破146億件,躍居世界第一。就像離不開手機和網路一樣,如今很多人已經離不開快遞行業了。就像血液支撐人的生命活動一樣,快遞行業是我國商業社會中的重要“血液”。然而在現實中,快遞行業卻遭遇到了快件安全和用戶資訊安全隱患大、快遞市場秩序不規範、快遞服務品質不高等“血液不通”的尷尬和問題。

  為了讓我國經濟中重要的血液更加順暢地流通,國家今年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快遞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先是10月26日,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這一綱領性文件,提出了“到2020年,快遞市場規模穩居世界首位,基本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快遞年業務量達到500億件,年業務收入達到8000億元”的發展目標。

  同時,《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還明確要大力提升快遞服務品質,實施品牌戰略,建立健全行業安全和服務標準體系,加強服務品質監測,降低快件延誤率、損毀率、丟失率和投訴率,引導快遞企業從價格競爭向服務競爭轉變。

  緊接著,11月1日,快遞實名制正式實施,護衛快遞安全。不過從“雙11”大考中,暴露出了實名制落實仍待加強的問題,也讓用戶資訊安全問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現在,國家就《快遞條例》徵求意見,這不僅意味著我國快遞行業即將走上法治化發展軌道,還將為快遞行業發展若干意見的落實提供最好的支撐。

  應該説,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我國快遞行業的興起有目共睹。不過在快遞行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質”和“量”不匹配的問題,如服務品質的提升遠遠低於行業發展速度,帶來了暴力分揀以及快遞員拋扔、踩踏快件等服務品質的硬傷,還有快遞服務時效性與消費者需求不同步,快遞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等服務軟環境建設的滯後等情況,使得“野蠻生長”的快遞行業亟待進入有序、健康、規範發展模式。

  目前,我國快遞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處在同質化競爭階段,主要是以價換量,發展方式粗放;基礎設施滯後,主要表現在機械化、自動化、智慧化和資訊化運用水準比較低;安全隱患較多,主要表現在違規發件頻出、檢驗手段落後,以及安檢的覆蓋範圍較小、用戶資訊泄密等問題上;還有國際競爭力不強、標準體系不完善等。要實現我國快遞行業“到2020年,基本建成普惠城鄉、技術先進、服務優質、安全高效、綠色節能的快遞服務體系,形成覆蓋全國、聯通國際的服務網路”的目標,就必須告別傳統的粗放式價格競爭模式,進入高品質服務競爭的時代,實現從追求“量”到追求“質”的發展模式轉型升級。

  從政策意見,到規定措施,再到如今的法律法規,國家通過一系列政策“紅包”,正在引導我國快遞行業駛入從追求“量”到追求“質”的新發展模式。他們既給快遞行業的發展設定了目標,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更為快遞行業發展的有序化、健康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從而帶領快遞行業“又好又快”地“跑”起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