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價格花活損人不利己

  • 發佈時間:2015-11-16 10:34:0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胡立彪

  “剁手黨”們“雙11”最想剁的可不是自己的手,而是那些讓自己吃虧上當的商家的手。媒體調查發現,一些打著“全年擊穿最低價”旗號的商家,“雙11”商品促銷價格並非“最低”,比如著名塗料品牌立邦在京東和天貓的官方旗艦店, 3款同樣産品的價格並不相同,京東的都比天貓的貴,顯然,京東的店就沒做到“最低”。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同款塗料的線上價格不但不低,反而高於線下價格:一款在京東店售價1456元的産品,線上下一專賣店售價才1200元,而且有的産品促銷價比幾個月前的日常售價不低反高。

  事實上,會玩這種價格花活兒的不止立邦一家,而這種價格貓膩既不局限于某個商品種類,也不局限于某個電商平臺,但凡有促銷活動,就會大面積發生。數據顯示,2014年“雙11”網購節期間,中國品質萬里行投訴部收到消費者關於購物節的投訴量佔網購消費投訴的26%,位列投訴首位的就是商家提價後降價。對於這種可以定性為價格欺詐的現象,政府監管部門自然很重視,每年“雙11”前工商總局總會召集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大戶開會,要求他們在做好監督工作,謹防商戶採取先漲價後降價方法虛構優惠促銷,欺騙消費者。

  管是管了,可效果並不理想,貓膩依然有人玩。之所以如此,在商家方面,故意之外,也有難言之隱。立邦漆的一位線下專賣店負責人表示,無論消費者在網上看到的産品價格是多少,她店裏的同款定價還能做到更低。她解釋説,線下能比線上價格低,是因為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銷售的産品是廠商定的價,而線下專賣店由經銷商定價,後者還負責幫助電商平臺發貨、配送。如果願意降低利潤,經銷商完全可以把價格定到很低,低於電商平臺促銷時的“最低”,也沒問題。

  顯然,電商平臺商戶的定價要受渠道影響,除非自己不想賺錢,就為拉點人氣,賠本吆喝,有時很難做到價格“最低”。另外,現在電商行銷成本不斷上升,如果商家整個流量變現能力不夠的話,有可能線上成本還會超過線下。據悉,目前流量成本已經是2009年的兩三倍,流量或行銷成本已佔到整體成本10%,而2009年僅7%。成本提高了不説,電商平臺大幅打折搞促銷的活動又不得不參加,如果降價幅度沒有達到平臺的要求,商家的曝光量將受到巨大影響,甚至上不了會場活動,全年業績都會受挫。因此,被迫降價成為一些商家的割肉之痛,而有些不想因為降價影響到利潤的商家,會選擇先提價後降價這種鋌而走險的方式。

  説了這麼多商家的難處,並不是在為他們不誠信的行為開脫,而只是想提醒商家,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要“為賦新詞強説愁”,討好了電商平臺,得罪了消費者。

  要知道,得罪消費者遠比搞不定電商平臺危險。道理很簡單,就好比窮不能成為偷盜搶劫的理由一樣,商家日子再怎麼難過,也不能去幹違法的事,而消費者沒有替你分憂的義務,更何況是通過欺騙的方式讓人“分憂”了。商家與電商平臺若存在利益或責任糾葛,雙方可以進行溝通談判,也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反映情況,進行調解,實在不行還可以走法律途徑,真的沒必要冒險去搞價格欺詐。如果不聽勸,不光監管部門要管,消費者也會行動起來維權,那時候可就攤上大事兒了。

  最後送商家們一句古詩以為勸誡:試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不管有心無心,欺詐這事,先害別人,終毀自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