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標準推動“海綿城市”建設
- 發佈時間:2015-10-23 09:31:48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徐建華
“請到我們城市來看海。”每年一到雨季,全國不少城市的網友都會發出這樣一個帶有調侃意味的邀請,反映出了民眾對城市遭遇內澇的無奈。今後,這樣的邀請有可能會越來越少,因為“海綿城市”來了。
10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部署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明確綜合採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數據顯示,從2011到2014年,我國超過360個城市遭遇內澇,其中六分之一單次內澇淹水時間超過12小時,淹水深度超過半米,一些城市甚至發生了造成傷亡的嚴重內澇。與此同時,我國也有1100座城市嚴重缺水。水成了一個極端的城市二元問題。
從發達國家的建設經驗來看,建設海綿城市能很好地破解這個二元問題。海綿城市,是一種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指導意見》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基本原則”和“規劃引領”中,明確提出“完善標準規範”。具體來説,就是“抓緊修訂完善與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的標準規範,突出海綿城市建設的關鍵性內容和技術性要求。要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和要求編制相關工程建設標準圖集和技術導則,指導海綿城市建設。”
用完善的標準體系指導海綿城市建設,這既是國外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經驗,更是海綿城市建設品質的準繩,建設海綿城市,關鍵在於不斷提高城市“海綿體”的規模和品質,如果不制定嚴格的標準,就無法保證海綿城市建設的品質水準。
從標準體系本身來説,它需要多個維度的標準來“組隊”,既包括基礎性的標準,夯實海綿城市建設的根基,明確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和特徵;也需要很多具體的技術標準,尤其是與工程建設相關的標準,具體指導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一些細節的完善和落實。標準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既需要統籌規劃,也需要分步落實。
目前,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很多地方已經在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城市已經在通過標準來指導和規劃海綿城市的建設,比如在深圳,出臺《低影響開發雨水綜合利用技術規範》標準力促海綿城市建設;在遼寧瀋陽,編制完成了海綿城市建設標準圖集,針對瀋陽的氣候特點、城建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有瀋陽特色的海綿城市建設方法及標準。
從某種意義上説,一個遇到暴雨便“看海”的城市,顯示出了城市建設品質的優劣。隨著國家的大力推進,我國的“海綿城市”建設正進入發展快車道,這也要求標準體系要及時跟進甚至率先啟動,如同一個好的“海綿寶寶”去推動海綿城市建設,讓“城市看海”不再成為被邀請參觀的“景點”。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