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經驗與親子秘方
- 發佈時間:2015-10-16 09:32:14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生經驗與親子秘方
——讀韓光智《機智老爸機靈兒》
□ 李建樹
從微信朋友那兒要到一本奇妙的書——《機智老爸機靈兒》,這是一本由我們寧波作家撰寫的有關家教的輔助讀物,由於出自一位學者型的青年作家之手,所以既是濃縮的親子秘方,又是人生的經驗與理念的分享。這部18萬字的半自傳作品中,“機智老爸” 作者韓光智坦誠真摯地與讀者分享其犀利直率的個性親子觀點,豐富的人生歷練讓機智的甘苦與柔情融成了幽默快樂的回味,成了他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人的一生,是一本書。人的成長以及家長的陪伴,是人生這本大書最有中國親情味道的階段。《機智老爸機靈兒》這本幽默教子手記,讓家長的慧心機智和孩子的任性率真相映成趣。再加上一幅幅充滿靈氣的漫畫插圖,讀著讀著,能讀出笑聲,笑著笑著,能悟出本真。
也正因此,該書自2014年5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以來,好評如潮,並由此入選“2015年全國教師暑假閱讀推薦書目”。説韓光智是一位學者型的青年作家是有道理的。首先他是武漢大學的文學碩士。一位文學碩士投身寫作,其學者的身份已然奠定,何況他在投入文學創作的同時又涉獵教育方面學識的研讀與積累,比如對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育學教授、世界著名教育專家馬克斯·范梅南所開創的“現象學教育學”的深入了解。在范梅南看來,“教育學要求我們對生活體驗保持一種現象學的敏感性。”在韓光智這裡,他不僅敏銳地感受到了,而且還融入進他所著論文《我的陪吃體會——兼論孝心的培養》、《我的陪睡體會——兼論健康心理(安全感)的培育》、《我的陪玩體會——兼論想像力的呵護》等。可以説,他的每個“陪”都上升到孩子成長的一個方面,並形成系列理論著作,這些論著連專門研究教育學的高校專家讀後也認為很有啟發。從而也形成了他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機智。
按作品的體例來説,《機智老爸機靈兒》應該是散文隨筆,但我讀著讀著卻總是將它當成小説。大家知道,小説創作的手法應該是“虛構”。那麼問題來了,他書中出現的人物如機智老爸和他的機靈兒子韓春丹帷,明明是實實在在存活在世的人物,我怎麼能將他們看成作家筆下虛構出來的小説人物了呢?這是因為“有一種思維就是小説外走向小説內,觸類旁通然後由表及裏,進入文學的最深處。”具有這類思維的大凡屬於學者型作家。
這就對了,韓光智的作品正是如此,初讀時,小説的特徵十分明顯,先是妻子劇烈肚痛,然後送醫院,作者“我”在病房外焦急地徘徊等待,看護士和醫生,沒什麼明顯表情地在我面前出來進去,我甚至還插空幫同在等待的別人送産婦回家。就這樣等了一天一夜終於等來了自己的兒子,這些正是小説家們的慣用手法,先是設置懸念,最後才讓主人公出場。我們很習慣於一種單一的藝術思維,恐怕自己被甩到文學的門外。這使作家的經驗和創作受到限制,也使作家的形象在社會上相對封閉。
形式感的蒼白曾經使我們的文學呈現出呆傻僵硬的面孔。實際上一名好作家一部好作品的産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賴於形式感的成立。將韓光智的這本書當成小説來讀的話,就會體味出他那種獨特的敘事方式和生動活潑的形式感,有思考,有幽默,因而不會顯得蒼白和僵硬,值得家長們仔細品味。愛和教育,因為懂得,所以幽默。比如,作為家長,可能誰都經歷過被自家那個熊孩子“那為什麼呢?”的千百次的問,直到被問得精疲力竭焦頭爛額終於失去耐心而勃然大怒地朝他大吼:“不要再問了!”“你怎麼總是問這種奇怪的問題,”“煩不煩?”韓光智在書中寫道:“我最怕的正是家長這種衝孩子迎頭痛擊拒絕回答的態度,”“因為這對孩子的打擊最大。切記不可。”韓光智在他自己的教子實踐中用的是“轉移大法,包治百問”。比如有一次他兒子問:“吃飯是幹什麼呢?”“吃飯是可以長大長高。”“那長大長高又是幹什麼呢?”“那可以像爸爸這樣去上班拿工資。”“那上班拿工資又幹什麼呢?”顯然這當爸爸的知道自己已經掉進了兒子那無窮問題的陷阱,但孩子還小,還不能以正面回答來向他説清人生這麼一個大問題,衝他發火迎頭痛擊加以阻斷又恐傷了孩子,怎麼辦呢?還是趕緊用轉移大法來化解吧。於是韓光智回答説:“拿了工資可以陪你到商場去買玩具呀。”“買玩具又幹什麼呢?”“買玩具可以讓你玩得開心快樂,就像上次爸爸給你買的飛機一樣。”接著韓光智提高一點聲音反問他:“怎麼樣,爸爸上次給你買的飛機好不好,玩得開心不開心?”就這樣將一個孩子還無法接受的有關人生的大問題成功地轉移到了他所喜愛的玩具上,阻斷了“那幹什麼呢?”的無窮之問。
會思考的家長是優秀的家長。這是一本有教育理想、人生理想的家教之書。因此武漢大學副教授、哲學博士易曉波為本書所寫的一條跋語就是:“這是一本特別適合知識分子家庭翻閱的教子參考書。”誠如是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