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簡政放權有作為 服務大局敢擔當

  • 發佈時間:2015-10-15 09:32:12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傅江平

  在我國地方政府的機構改革中,深圳無疑是改革的排頭兵。2014年5月深圳市市場和品質監管委正式掛牌成立,這是繼2009年深圳市成立市場監督管理局之後的大部制改革升級版,再次引起了廣泛關注。該委集工商行政管理、品質技術監督、智慧財産權促進與保護、價格監督檢查以及食品安全、藥品監管等方面的職能于一身,是迄今為止全國市場監管領域中職能範圍最寬的地方政府機構。

  轉眼一年多時間過去了,深圳市市場和品質監管委的狀況如何?大部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當記者深入採訪之後,深切地感受到,該委取得了履行各項職能紮實有效、各項工作全面提升的顯著成績,大部制改革在這裡全線飄紅。特別是該委圍繞市委市政府建設“大市場、大監管、大標準、大品質”體系的要求,改革創新,真抓實幹,樹立了人心齊、風氣正、有作為、敢擔當的良好形象。

  商事制度改革為簡政放權樹立樣板

  深圳市商事制度改革源於2013年,深圳市市場和品質監管委成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步伐,提升商事制度改革的含金量。在工商總局授權下,深圳市正式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企業名稱自主申報登記、企業簡易登出三項全國改革試點。今年7月1日,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向企業頒發了深圳市也是國內首張“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

  “三項改革”具有鮮明的深圳特色:一是在“大部制”商事登記和組織機構代碼登記職能融合基礎上,實施的“多證合一、一照一碼”;二是運用全流程網上登記方式辦理,申請人可利用銀行U盾等數字證書,實現遠端申請,方便快捷,受惠群體廣泛;三是實現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刻章許可證、社保登記證等多個登記部門的網路互通和工作流程整合,真正實現了“商事登記部門一次審核、其他發證部門資訊互認”,提高了政府整體的審批效率;四是順應移動互聯的趨勢,“一照一碼”中的“一碼”,與二維碼技術結合,更加方便社會公眾對商事主體的資訊查詢和監督;五是在企業名稱自主申報登記改革中,在全國率先創設名稱爭議處理機制,探索用法律救濟手段,去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商事主體權利糾紛。這3項改革,也是深圳探索建設網際網路政府、進一步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益嘗試。通過“一照一碼”與二維碼技術的結合,以移動互聯技術連接商事登記與社會信用建設,強化社會監督;基於跨界思維建立的“一個部門辦理,多個部門互認”的“多證合一”登記模式,則是在辦事大廳、機構改革等傳統模式以外,探索出的一條通過網際網路“連接”實現不同部門職能融合的新路子。改革後,深圳簡政放權力度繼續領先全國,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截至2015年8月31日,全市新登記商事主體107.8萬戶,同比增長了200%。其中企業58.3萬戶,個體戶49.5萬戶。全市累計實有商事主體201.1萬戶,其中企業104.2萬戶,個體戶96.9萬戶。短短兩年多時間,商事主體由改革前的不足100萬,迅速翻番達到了近200萬,這個增量竟然超越了深圳改革開放前30年的總量。深圳商事主體總量由此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在放管結合中創新監管模式

  深圳市市場和品質監管委在實踐中認識到,簡政放權,不是一放了之。為了保證市場主體的運營品質,在降低進入“門檻”的同時,深圳市市場和品質監管委力圖做到“寬進嚴管”,注重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對每一項事中事後監管措施,都務求在實施運作中及時跟蹤了解、檢查落實。具體包括:實施商事主體年度報告、經營異常名錄管理、資訊公示和公示資訊抽查等制度,開發並使用相關的網路資訊平臺;以郵寄專用信函方式,啟動對新設立登記、變更地址的商事主體住所或經營場所的聯繫;積極推進全市市場監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深圳市食藥局、消委會等相關單位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工具,將商家資訊錄入數據庫,將消費記錄錄入信用記錄,不斷完善企業信用公示體系,使得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有效結合,促使企業自我重視和改善信用記錄,達到多方共贏的結果。

  完善執法工作機制和工作方式是深圳市市場和品質監管委主抓的另一項重點工作,通過制度設計明確市市場監管局、市食藥監局與市市場稽查局的職能關係,構建“統一執法、明晰職責、科學管理、高效協同”的市場稽查執法體系和稽查工作機制以及全市打假、“雙打”工作機制,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民生安全等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的執法能力和效率明顯提升。為了提升執法品質,該委通過制定行政處罰裁量權實施標準,統一了處罰標準,加強了權力監督,實現了行政處罰的公平、公正,提高了行政效能。該委下設的深圳市食藥監局還大力推進執法辦案電子系統的使用,統一執法程式,規範文書製作,設定證據標準,在大幅提高執法效率和水準的同時,使每個執法環節和執法行為始終處在制度規範和電子監控中。

  創新監管模式,使事中事後的執法監督能力更強了。今年3月,深圳市市場稽查局成功查辦了“3.19”特大無合法來源凍肉案,涉案的未經檢驗檢疫的問題凍肉達6998噸,貨值約3.69億元人民幣,是目前我國單宗案值最大的走私凍肉案件。廣東省省長朱小丹、深圳市市長許勤等省市領導就此案專門作了批示,央視《焦點訪談》等媒體對該案進行採訪和專題報道;與公安機關合作查辦智聰公司未經許可生産醫療器械案等大要案,涉案貨值2000余萬元,被食藥總局評為全國食品藥品稽查執法優秀案例;成功查辦了大勝4S店強制搭售商品及附加不合理條件案,有效規範了限購後汽車銷售市場秩序。今年上半年,全委各執法部門共立案6134宗,到位罰沒款1505.7萬元,移送公安機關涉嫌犯罪案件82宗。

  與此同時,該委在電梯監管方式改革、計量監管、電子商務交易監管、民生專項執法行動、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等多領域創新監管方式,有力維護了市場秩序健康發展。

  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奉獻光和熱

  2013年8月31日,在深圳獲評全國首個品質強市示範市之後,如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深圳市市場和品質監管委的回答是:既要當好“大市場”的監管者,更要當好“大品質、大標準”體系的建設者,全力推進標準、品質、品牌、信譽“四位一體”建設,以一流的標準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發展邁向高端水準,以標準的領先贏得城市未來競爭的主動權。

  打造“深圳標準”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深圳市市場和品質監管委從推動標準立法和政策頂層設計入手,推動出臺《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深圳經濟特區標準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打造深圳標準構建品質發展新優勢的指導意見》及其《行動計劃》。為切實抓好各項工作落實,深圳市還成立了以許勤市長為組長、各區(新區)政府負責人和30個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組成的“深圳標準”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打造深圳標準2015年工作任務分解表》,將打造深圳標準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並初步制定了指標考核體系,初步建立起“大標準”工作規範體系,“深圳標準”正式上升為城市發展戰略。

  深圳市市場和品質監管委還組織制定了打造深圳標準的一系列創新制度,包括深圳市團體標準管理制度、深圳標準自我聲明和公開制度、深圳標準先進性評價制度、深圳標準認證制度、深圳標準標識制度等。上述制度正式出臺後,將通過第三方評價和認證的方式檢驗深圳標準的先進性、真實性、有效性,在更高程度上實現“深圳標準”的社會協同共治。

  深圳市市場和品質監管委推進《深圳經濟特區品質促進條例》立法工作,組織開展《市長品質獎管理辦法》修訂,紮實推進深圳品質指數建設。組織開展産品、工程、公共交通服務和環境品質分指數的研究,形成了深圳品質指數(I期)測評分析報告,使“深圳品質”工作合力進一步增強,深圳品質的工作基礎更為紮實。

  品質引領、創新驅動,深圳市市場和品質監管委出臺的《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的若干措施》同樣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手優化智慧財産權運用,一手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實現智慧財産權數量和品質的雙提升,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效顯著。據統計,2015年1~6月份,深圳市國內專利授權量24936件,同比增長21.59%(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6590件,同比增長29.95%。有效發明專利達到76020件),居全國各大中城市的第二位(僅次於北京市)。截止到2015年6月底,深圳市有效註冊商標總量累計348422件,居全國各大中城市的第4位;累計擁有馳名商標143件,累計擁有廣東省著名商標472件,深圳區域品牌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今天的深圳,標準、品質、品牌、信譽四位一體的建設熱潮已經興起,經濟總量與發展品質同步增長,全面發展與可持續發展交相輝映,這一切都證明深圳已經找到了新常態下的新優勢,又一次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圖片由黃威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