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市場治亂要滅暗火
- 發佈時間:2015-10-14 09:32:01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象臺
□ 胡立彪
丹麥作家安徒生説:“旅行對我來説,是恢復青春活力的源泉。”讓他來青島試試,幾隻大蝦就會把他的青春活力造光。事實上不光在青島,安徒生要到中國旅行一圈,哪個景點他都得小心。青島“天價蝦”事件出來後,有網友又拿出曾在網上十分流行的“五十大旅遊陷阱”説事,算是一個提醒:一、不要接近峨眉山的和尚;二、不要接近嶗山的道士;三、不要買九寨溝的牦牛肉;四、不要買三峽船上的玉器珠寶……
同樣是把旅行喻為“源泉”,基於上述現實,英國政治家、文學家狄斯累利的話似乎更準確些——旅行是真正的知識的偉大源泉。當然,這些知識多是些見招拆招的拒騙防宰之實用技巧。而旅行實踐所出之真知中,最耗青春活力的一條,恐怕是難以恢復的對旅行的徹底拒絕。對於青島“天價蝦”事件,輿論認為其最大的負面力量,不是商販宰人的那把刀有多狠,而是當地監管部門坐視不管,讓遊客被宰後産生投訴無門、有冤難申的無助和絕望。
儘管青島市有關部門已經開始處理這件事,人們也期待其他地方能引以為戒,舉一反三,但國內旅遊行業能否以此事件為肇始,真正下功夫、動真格整治旅遊亂象,推動市場進入良性發展軌道,還不好説。作為市場競爭極為充分的旅遊業,一直亂象頻出,不拘一時,不限一地,可見監管這雙有形之手並未充分發揮作用。這次青島宰客事件(還有較早前的三亞宰客等諸多事件),若非借了當今網路、自媒體等現代媒介資訊傳播迅捷之便,恐怕公眾至今無法知曉,而監管部門也難以發現並查處。有人這樣説:“在一個又一個案例中,我們看到的是相關部門不遺餘力地滅明火,而對於行業存在已久的深層次問題之暗火卻始終未能滅掉。”
那麼,旅遊市場的暗火在哪兒,又因何而起呢?“黑社”“黑車”“黑店”“黑導”這些“黑”字號,黑就黑在市場誠信缺失、商業道德淪喪。旅遊相關從業人員“利”字當頭,短期行為嚴重,為了能夠賺錢,不惜殺雞取卵、涸澤而漁,對旅遊經濟無限度惡性透支。古語雲:“不患惡而患不齋”。旅遊市場存在這些“惡”的問題很正常,沒什麼好奇怪,但真正的問題卻在於任由這些“惡”存在而不知反思,不知警戒,不去治理。一方面,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在旅遊行業領域缺少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規定,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旅遊市場監管機制尚不健全,基於旅遊市場涉及食、住、行、購等多個市場領域,因而市場監管也涉及工商、旅遊、城管、公安等多個部門,但這些部門至今未形成高效的聯動治理機制,職能交叉會爭利,監管空白就扯皮。加之地方保護主義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也影響了監管的公正性。
搞清了原因,滅暗火的方法就很容易找到了。不久前,國家旅遊局發佈《國家旅遊局關於打擊旅遊活動中欺騙、強制購物行為的意見》和《國家旅遊局關於打擊組織“不合理低價遊”的意見》,明確了可被認定為“不合理低價”的行為,以及“欺騙、強制購物”的認定,並同時明確了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處理的標準。這種著眼于法律法規制度完善的舉措是必須的,值得肯定的。除此之外,還應嚴格執行市場主體資格準入制度,加強信用分類監管,從源頭入手,嚴把審查、登記關,讓企業完全處於掌握之中。同時,加強部門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推動政府牽頭,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責,建立聯動機制,制定配套的規章制度,開展綜合治理,暢通消費舉報投訴渠道,快速處理消費維權事件,確保旅遊市場監管不留死角、沒有盲區,積極營造放心、安全的旅遊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