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洋漁業産品交易中心落戶福州
- 發佈時間:2015-09-21 08:32:55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度觀察
□ 本報記者 鄭建玲
日前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的2015海峽漁業周·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上,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向落戶在福州馬尾的中國-東盟海産品交易所授予了“中國遠洋漁業産品交易中心”牌匾。
此次授牌由中國遠洋漁業協會認定。中國遠洋漁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寶善説:“中國遠洋漁業産品交易中心落戶中國-東盟交易所,旨在利用該交易所的平臺優勢,推進國內大宗純天然遠洋漁業捕撈海産品的市場化、品牌化發展進程。”
中國-東盟海産品交易所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和福建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重點項目,於今年3月16日正式上線運營,它是全球首家也是國內唯一的涉外大宗海産品現貨交易平臺。目前,已發展境內外會員企業117家,實現現貨交易量約700噸,交易總額1329萬元,其中跨境交易293萬元。
中國-東盟海産品交易所主席江雄説,交易所通過整合全球海洋産業資訊資源,建立了中國與東盟國家甚至更廣闊範圍的海産品電子檔案。同時,依託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海峽水産品交易中心,整合了中國-東盟海洋經濟産業鏈的産、運、銷、需資源,實現了海産品貿易從傳統貿易商業模式向現代電子貿易商業模式以及從“鋪位經濟”到“席位經濟”的轉變。
我國遠洋漁業自1985年起步以來,實現了快速發展。截至2014年,我國共有遠洋漁業企業160家,擁有各類遠洋漁業生産漁船2460余艘,擁有量世界第一;作業海域遍及40個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極公海,總産量達203萬噸,總産值185億元。今年總産量有望突破240萬噸;同時,在海外建立了100多個代表處、合資企業和綜合補給基地,外派船員5萬多人,併為合作國家培訓了大批漁業技工。遠洋漁業已成為我國外向型經濟中的一支生力軍。我國遠洋捕撈産品以金槍魚類、頭足類(以魷魚、墨鬥魚為代表)産品為主,捕撈量佔到了一半,其他産品為黃魚、平魚和帶魚等。
黃寶善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遠洋漁業産品普遍源自未受污染的純凈深海區域,具有“天然、健康”的特點,而且其在捕撈、加工、運輸、銷售等各環節均實行系統的冷鏈品質安全控制,滿足了人們對食品消費的高標準要求。正因如此,遠洋漁業産品是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消費者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之一,近幾年來在我國的市場需求也呈不斷上升之勢。但長期以來,我國遠洋企業在經營上以捕撈為主,它們遠離市場,導致了産品附加值低不説,而且還延緩了産品的流轉速度,使消費者不僅要花更多的錢才能吃到天然健康的遠洋産品,而且還有可能在市場上買到非正宗的遠洋産品。“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授予中國-東盟交易所‘中國遠洋漁業産品交易中心’牌子的原因所在。我們希望借助中國-東盟交易所這一平臺,引導企業轉變單純捕撈這一經營模式,向深加工、現貨交易、電子商務等領域滲透,進一步完善我國遠洋漁業産業鏈建設,使産業直接與市場接軌,優化海産品資源配置,減少流通環節,降低交易成本。同時,我們還想借助該平臺,向社會宣傳推廣純天然遠洋捕撈産品證明商標,引導行業品牌化發展,確保消費者購買到可追溯來源産地、天然、安全、健康的遠洋漁業捕撈産品。”黃寶善表示。
福州市是我國漁業重點城市之一,也是我國遠洋漁業的起點。目前,水産業已發展成為福州市的支柱産業之一,水産量總産量達698萬噸(包括遠洋漁業),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和競爭力的藍色産業帶。2014年,福州市遠洋漁業産量達22.79萬噸。為推動漁業産業升級發展,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海産品交易服務平臺,今年6月28日,福建省政府和福州海關出臺了一系列支援中國-東盟海産品交易所加快發展的政策,包括加大金融財稅扶持力度、推進貿易便利化、開闢東盟海産品綠色通道、支援冷鏈物流倉庫升級等,實現“海關+交易所”共同管理模式,為交易會員提供最大化的通關便利和優惠政策。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