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抓住機遇主動作為 迎接挑戰探索改革

  • 發佈時間:2015-09-01 10:32:21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8月25日至28日,由質檢總局法規司和幹部教育中心聯合舉辦的全國基層質監(市場監管)局長改革專題研修班在河北南戴河舉行,質檢總局相關司局和國家認監委、標準委的負責人,為來自全國的59名市、縣質監(市場監管)局長講授質監業務職能以及工作改革發展思路。在此期間,中國品質報記者專門採訪了部分參加研修班的基層質監(市場監管)局長,請他們就“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基層建設”暢談了看法,介紹了經驗。

  改革要主動作為

  不等不靠

  “最近幾年,是質監系統面臨改革任務最集中、最繁重的時候。從基層來看,一方面,感覺體制調整到來,全系統都在覆蓋;另一方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質監系統改革的任務多、重,質檢系統7項改革有5項涉及質監,參與度很深,對傳統模式、監管方法等,都有很深刻的影響。”儘管來質監系統工作才1年多時間,但對於質監系統面臨的改革形勢,江蘇常州市質監局局長孫如山有著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在孫如山看來,此次全國基層質監(市場監管)局長改革專題研修班上,很多授課的質檢總局業務部門負責人都在講課中提到改革、創新、發展這幾個主題,這符合現在的形勢,也符合質監系統面臨的現狀,很多“老師”的授課內容很接地氣,説明質檢總局做了很好的調研,對一些改革優缺點的分析也很到位,對基層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2014年元旦,孫如山從常州市政府履職質監局局長,恰逢江蘇省質監局將這一年命名為全系統的“改革創新年”。“從我們基層局來説,無論是黨委政府,還是市場主體、老百姓,都對改革有著強烈的要求和熱切的期望,我們明顯感到這種改革需求的存在和緊迫性,所以改革不能等、要、靠,而是要主動作為。”他説。

  目前,常州市已經開始了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各個區縣將質監、工商和食藥局實施“三合一”,組建了新的市場監管局,並已經完成了街道鄉鎮的佈局。在這種形勢下,常州市質監局也主動作為,在一些改革領域先行先試。比如在組織機構代碼改革方面,實施了“證照聯辦”“一照三證”“一照一證”的3步走的戰略。從去年開始,常州市就實施了組織機構代碼年檢制度改革,取消年檢收費;和工商部門一起推出商事制度改革,正式實施“一證一照”;同時和民政部門一起,在全國率先推出社會組織的“兩證一章”;下一步還計劃和編辦一起,推出機關事業單位的“兩證一照”,為服務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更加便捷、方便的服務。

  現在,孫如山每個月都會去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辦公一天,他經常邀請兄弟部門一起會商,解決相互之間配合的問題,探討如何能夠做到更好。“對於這樣的改革,市場主體有著很強烈的需求,如果等就慢了。”他説。

  在其他改革方面,常州市同樣也在主動作為。比如標準化改革方面,今年國務院專門發佈了標準化改革方案,常州市也在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團體標準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

  在孫如山看來,在品質時代做好基層工作,核心和關鍵就是要念好“放、管、治”三字經,對市場要“放得開”,對上面“放”下來的還要“接得住”,同時還要“管治”結合,比如在“治”方面,重點就是社會共治,常州市推出的119電梯應急救援的統一呼叫號碼,就是聯合消防部門實施社會共治,既利用了現有的平臺,也得到了群眾的認可,還很好地解決了公共性和專業性結合的問題。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下一步,常州市還計劃在事業單位改革和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方面,著力打造“一中心一所”,“一中心”是區域品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中心,“一所”是區域質檢所,夯實品質基礎。

  基層抓落實

  要創新方式方法

  “國家層面是要搞好頂層設計,我們基層重要的是抓落實,怎麼抓落實,對於基層局非常關鍵。”已經在質監系統工作了5年的湖北荊州市質監局局長周宏智,坦稱自己已經不是質監戰線上的新人,對質監工作的特殊性也在進入這個系統之後逐步加深。

  在政府分管過工業,還在開發區工作過,進入質監系統之前,周宏智對於工業經濟比較了解,進入質監部門之後,他才發現,這是一個很特殊的部門,專業性很強,這是質監部門的優勢,但過強的專業性和自成體系的管理模式,也對思維方式有很大影響。

  在談及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強基層建設和抓落實方面,周宏智談得最多的是特種設備安全工作。他表示,從設計角度來看,特種設備安全的管理還是很不錯的,但在基層具體落實中,卻面臨著很多現實的困難與問題,這就要求基層部門在抓落實中主動改革,探索新的監管模式和方法。

  採訪前,質檢總局特設局副局長賈國棟剛給參加全國基層質監(市場監管)局長改革專題研修班的學員們進行了“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的授課,講到了我國特種設備的基本情況、監管體系和改革思路,提出我國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改革要依據依法治特、科學監管、多元共治和系統推進的基本原則,核心解決兩大問題,即明晰相關方的責任邊界,建立權責一致的共治體系(幹什麼)和科學配置各類監管行政行為(怎麼幹)。這讓周宏智聽後感觸頗深,也深表贊同。

  在周宏智看來,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在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應當建立一個比較好的運轉體系,成為一種有效、有序的管理,很好地發揮各個部門、各種機構的作用。他將電梯與汽車進行了一個形象的類比:兩者都是運載工具、都具有公共屬性,從運載人數來看,電梯有可能比汽車還要多,但汽車的安全監管,很好地實現了模式創新與權責劃分,在電梯安全監管方面,如果僅靠人來“盯守”,既不現實,也不符合科學的要求,所以一定要研究好怎麼抓落實,尤其是各個單位責任的落實。

  周宏智特意談到了正在進行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他認為這對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至關重要。比如在荊州市的氣瓶安全監管中,他們發現,一個普通的氣瓶,檢測費一般只有20~30元,連成本都不夠,一個CNG(壓縮天然氣)氣瓶,檢測費一般在300~400元,檢測一次相當於檢測10隻普通氣瓶,利潤更高,如果檢測機構全面社會化、市場化,那麼在逐利的本性下,很可能大家都願意去檢測CNG氣瓶,而不願意檢測普通氣瓶,就會帶來安全隱患。

  “改革是大勢所趨,但我們一定不能就改革而改革,而是應當研究清楚改什麼,怎麼改,這樣才能更好樹立質監系統在政府、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改革一定要圍繞政府、人民的中心工作和需求展開,才能更有作為和説服力。”周宏智深有感觸地説。

  探索整體市場

  監管概念和格局

  “改革是大勢所趨,從福州市來説,就是希望找到出一條適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模式和改革道路。”説起改革,福建福州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劉先義一下子就打開了話匣子。

  目前,福州市、廈門市這兩個城市都已經開始了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其中福州市是將原來的質監局、工商局、食藥局“三合一”組建了新的市場監管局。廈門市則是實施了工商局和食藥局的“二合一”。福建省的所有區縣都已經完成了市場監管的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其他地市級則保持不變。

  劉先義透露,在福州市市場監管局成立的第3天,班子成員就前往我國市場監管體制改革的發源地深圳市進行考察,目的就是希望借鑒發達地區和先行者的經驗,更好地做好改革工作。

  “從目前福州市的改革來看,一個最大特點就是進行了很好的頂層設計,樹立了整體市場監管的概念。”劉先義表示,福州市的整體市場監管,是通過大市場、大監管、大品質、大標準、大品牌、大服務(六大)的理念予以體現,去實現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據介紹,福州市市場監管的“六大”的理念,核心是通過三定方案和機構設置來保證落實。新成立的市場監管局,圍繞國務院提出的“寬進嚴出”和“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要求,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率先實行一證一照,還將原來3個局的行政審批、投訴舉辦機構予以統一,將質監的産品品質監督和工商的商品品質監管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職能予以整合,充分體現大市場、大監管的理念;在強化品質強市工作方面,不僅加強産品品質工作,還將工程品質、服務品質、環境品質納入進來,同時加強標準、計量等品質基礎,整合食品檢驗檢測機構,今後還會根據産業狀況,創建設立國家級、省級質檢中心,形成大品質格局。

  同時,該局還不斷強化標準、品牌工作,將標準化滲透到一二三産業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的各個方面;成立品質發展商標品牌處,整合名牌、馳名商標等工作,積極扶持各類市場主體爭創各類品牌,還將探索成立福州市優勢品牌領導小組,走品牌發展之路;結合爭創全國文明單位,積極構建服務型政府,打造親民愛民的市場監管新形象,樹立大服務理念。

  “應該説,成立新部門之後,原來各個部門的職能不但沒有弱化,有的還得到了加強。除了整體設計和機構設置外,在行政執法和綜合管理方面,福州局也在探索。”劉先義介紹説,福州市市場監管局不僅成立副處級的行政執法支隊,提升執法效能以及統一執法標準、文書等,還不斷探索加強新業態的市場監管,包括成立電子商業監管支隊,加強對電子商務、餐飲、重大賽事保障等各方面的監管。

  他坦言,福州市改革的“物理”融合已經完成,也比較容易,但“化學”融合還需要過程,目前正在積極通過文化建設予以加強,這也是目前面臨的困難之一。另外,人員的欠缺、技術機構建設的薄弱和分散,都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

  (本版稿件均由本報記者徐建華采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