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成了化粧品的牙膏會更“好”嗎

  • 發佈時間:2015-07-28 09:33:37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察家

  □ 徐建華

  牙膏以後要成為化粧品了。國務院法制辦近日公佈的《化粧品監督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以下簡稱《送審稿》),將口腔護理用品納入了化粧品範疇。並明確要求化粧品標識要標注全成分表;規定化粧品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宣稱或者暗示産品具有醫療作用,不得使用他人名義保證或者暗示産品功效誤導消費者。

  《送審稿》第三條稱:本條例所稱化粧品,是指以涂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施用於人體表面(皮膚、毛髮、指甲、口唇等)、牙齒和口腔黏膜,以清潔、保護、美化、修飾以及保持其處於良好狀態為目的的産品。在一同公佈的食藥監總局關於《送審稿》的説明中,對牙膏納入化粧品的解釋是:職能調整前,質檢總局將牙膏作為化粧品納入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和進出口檢驗管理。牙膏等口腔護理用品的主要使用目的是清潔和美化,符合化粧品的定義,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均將口腔護理用品納入化粧品管理。為保持工作銜接,並參考國際慣例,《條例》修訂時明確化粧品定義包含口腔護理用品。但同時也表示:考慮到牙膏等産品的特點,在對其功效宣稱予以規範的同時,還應保留適度的靈活性。這將在後續的具體政策制定中予以體現。

  事實上,對於牙膏是否納入化粧品管理,業界對其利弊也一直爭論不休。此次《送審稿》出爐之後,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無論是贊成者還是反對者,一個焦點問題就是當前牙膏産業的功能宣傳亂象。如反對者認為,牙膏等産品一直允許宣稱防齲、抑菌等醫療術語,原衛生部還頒布了一系列牙膏功效評價標準,許多國産牙膏配方中含有中草藥。這些方面均與化粧品的管理方式不完全一致。贊成者則歡呼:圍繞美白、清新、固齒、出血等四大口腔護理主題,很多牙膏企業衍生出不少概念,將牙膏納入化粧品範疇之後,企業需要規範廣告宣傳,回歸牙膏清潔口腔的基本屬性,依靠産品品質贏得市場認可。

  成了化粧品的牙膏會更“好”嗎?要分析此次“變身”的效果,則要從亂象的原因入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工藝裝備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類型的牙膏相繼問世,也讓牙膏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在基本功效已經説了上百年的情況下,另辟蹊徑、差異化競爭就成了不少牙膏廠家的市場“武器”,於是,本屬口腔清潔産品的牙膏開始有了許多新功效,甚至開始可以治理口腔疾病了。

  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的統計數字顯示,現有牙膏生産企業9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5家,前10名品牌的市場份額仍然差距較大,第10名僅是第1名的12%左右,且牙膏等口腔清潔用品利潤較高,一般成本僅佔售價的30%~35%左右。

  其實,質檢總局2007年發佈的《化粧品標識管理規定》和食藥監總局2013年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當前化粧品生産許可有關工作的通知》,都早已將牙膏類産品列入化粧品範疇;《廣告法》等法規也對産品的功效宣傳有明確規定。即使如此,同樣擋不住牙膏廠家在功效宣傳上的前赴後繼,甚至虛假宣傳,比如今年3月份,因構成虛假廣告,佳潔士雙效炫白牙膏被處罰603萬元,根本原因就是廠家看中了這個巨大的市場,就連一些醫藥企業也來做牙膏,搶分一杯羹。

  由此可見,要想更好治理牙膏功能宣傳亂象,回歸牙膏清潔口腔的基本屬性,除了明確牙膏産品的“身份”,定好市場競爭的“規範”之外,還需要從多個方面來“護牙”:一是要確保市場“規範”落實到位,對於違法者執法要嚴,違法必究,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二是在後續的具體政策制定中,要保持對牙膏功能宣傳管理的連續性和一貫性,徹底凈化市場;三是要做好配套“規矩”,尤其是不斷提高牙膏標準水準,並與之與世界標準接軌,讓牙膏産品真正去依靠品質競爭贏得市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