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製造業率先“機器換人”

  • 發佈時間:2015-07-17 09:33:55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韋何靜本報記者傅江平

  這是一個傳統製造業重鎮,工人曾經是工廠裏生産線上一顆顆“螺絲釘”,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同一道工序,借此打造出了依靠密集勞動力走向世界的“中國製造”。

  而如今,在現代化工廠裏,機器人穿梭著運送貨物,生産全自動化操作,為數不多的員工只需要站在生産線終端等著打包成品,機器人正成為轉型升級的新助力之一。

  這就是今日的深圳:製造業率先“機器換人”。

  近日,深圳市發改委正式組織實施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慧裝備産業2015年第5批扶持計劃,計劃採用直接資助、股權資助、貸款貼息方式,推動機器人這一深圳未來産業的快速發展。

  計劃顯示,自2014年起至2020年,深圳市財政每年都將安排5億元,連續7年補助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慧裝備産業。根據規劃,到2020年,深圳將建成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慧裝備産業製造基地,産業增加值超過2000億元。

  機器人逐步接管工廠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産品代工製造商,富士康已經在開發工業機器人。其目標是到2020年,在中國的工廠實現30%的生産自動化。此外,富士康也準備向大陸地區的其他製造商出售其自主研製的機器人Foxbot。

  據富士康高管透露,富士康目前正大力精簡其龐大的勞動力數量,並在建設新的銷售渠道。富士康自動化技術開發委員會總經理戴佳鵬稱,富士康在中國的工廠目前已經擁有超過5萬個完全可操作的工業機器人以及成千上萬部自動化設備。富士康計劃1年之內在中國工廠中增加至少1萬個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可取代所謂的“3D”崗位人類工人,即骯髒、危險以及無聊的工作,這將是富士康的優先議程。

  業內人士表示,“機器換人”不僅有助於企業緩解技工短缺的困境、應對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同時也能更好地滿足現代生産的標準化要求,創造更大的産能,也有助於解決中國目前面臨的土地、環境承載能力等問題。無線外設設備生産廠商、深圳雷柏公司通過研發智慧自動化體系,用機器人取代了75%的員工,從最多時的3200人到現在的800人,産能卻至少增加了3倍。

  機器人接管工廠實質上是工業製造智慧化、高端化的一個縮影。隨著“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無人車間”和“無人工廠”將會出現。

  國産機器人缺乏核心技術

  “國産系統還不是很完善,精度還不夠,國産運動控制系統軟體方面跟國外還是有很大差距。”深圳市大族鐳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高雲峰説。

  中國品質報記者了解到,作為核心部件的重中之重,我國自主研發的減速器在輸入轉速、扭轉剛度、傳動精度和效率方面與國外技術差距很大,國內減速器市場基本被日本公司所壟斷,國內企業的購買價格是國外企業價格的近5倍,從而導致國産機器人成本高,與外資機器人相比競爭力低,影響産業化形成。

  “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由於在精度、速度等方面不如國外廠商同類産品,致使這些産品産業化應用程度較低,一些産品的技術水準僅相當於國外10年前的水準。”高雲峰説,目前國內機器人市場已被國際巨頭佔據“大半江山”。

  存在資金技術兩大障礙

  截至2014年,深圳已有機器人企業237家,産業總産值480億元,包括工業機器人企業192家、服務機器人企業45家,産業發展勢頭迅猛。然而,還有不少有意實施“機器換人”的企業卻遭遇資金和技術兩大障礙。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動作複雜程度高、精準化程度高的機器人設備主要靠進口,僅機器手每台就花費約20萬元,如果整個配套設備都進口,一個臺組則需45萬元。除資金外,技術研發和應用能力是很多有意向進行“機器換人”企業的最大障礙。深圳市機械行業協會會長張耀華説,全流程自動化改造不是簡單地從國外買回幾台機器人就可以實現的,還要求企業有應用研發的人才和能力。

  根據去年底出臺的《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慧裝備産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到2020年,深圳要建成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慧裝備産業製造基地、創新基地、服務基地和國際合作基地,産業增加值超過2000億元,並組織實施100個以上重大産業化項目,培育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企業1家以上、100億元企業5家以上、50億元的骨幹企業10家以上、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快速成長型企業50家以上。

  近年來,通過促進企業自主創新,培育發展企業主體,加強産業空間保障,引進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拓寬融資渠道,深圳構建了有利於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慧裝備産業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其中僅在財政資金支援方面,深圳就通過設立專項資金對産業進行大手筆扶持。自2014年起至2020年,市財政每年都將安排5億元,設立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慧裝備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援産業核心技術攻關、創新能力提升、産業鏈關鍵環節培育和引進、重點企業發展、産業化項目建設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