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從“勞動力”到“員工”

  • 發佈時間:2015-07-15 09:34:0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楊 濤

  “採掘勞動力”這個稱謂,對煤礦工人來説,是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詞,在許多煤炭企業印發的勞動人事管理文件、製作的櫥窗、宣傳資料和各類會議上,這個名詞出鏡頻率頗高,儼然已成為煤炭企業採掘工人群體的代名詞。

  但就是這個已經耳熟、眼熟的名詞,卻讓在某煤礦幹了近20年採掘工作的鄧庭華師傅很不快。在他看來,“採掘勞動力”這個詞讓他感到了採掘工人群體與煤礦其他工種群體之間的職業地位差距,産生了一種被歧視的不平等感。“礦上為什麼只是把我們採掘工人稱為‘勞動力’?而礦內其他崗位工種人員卻被統稱為員工?是不是煤礦採掘工人是只知道幹活拿錢的勞動力?還是煤礦採掘工人就是傻大黑粗的代表?”他這樣反問。

  在有些人看來,從“採掘勞動力”到“採掘員工”,這兩個稱謂之間只是一字之減,屬於旁枝末節的小事,但是,筆者所在煤礦的很多采掘工人卻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看來,這説明瞭礦上對採掘工人群體的人文關懷,讓採掘工人群體有一種被重視和被尊重的感覺。

  長期以來,煤礦給人的印像是事故多,環境苦臟累,願意幹採掘的人越來越少。如今煤礦都不同程度存在招工難、留人難的問題,實際上,很多煤礦難招難留的基本上都是艱苦崗位的採掘工人。因此,很多煤礦如今都發出了採掘工人“留不住”“招不進”“管不好”的呼喊,可這其中的深層次原因探究過嗎?

  在煤礦,採掘工人除了面臨艱苦的工作環境外,在有些煤礦各工種崗位上成為了“二等公民”,導致各崗位身份不平等,採掘工人認同感淡漠,歸屬感不強。“採掘勞動力”這個歧視性的稱謂依然存在,歧視性的制度依然存在,傷害了採掘工人的感情。

  現在很多煤礦採掘區隊極度缺員,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産和完成生産任務,往往通過加班獎勵或者超産獎勵等手段,或者採取提高採掘隊每人平均月出勤率、提高月度保勤獎的保勤個數等措施,個別區隊甚至讓採掘工人轉軸轉上班,很多采掘工人很長時間得不到休息,疲勞上崗。

  在有些煤礦的採掘區隊,採掘工人工資分配缺乏及時有效的監管,分配基本上是管理幹部説了算,採掘工人普遍反映分配的透明度不高,各種扣、罰款名目繁多,管理上以罰代管。比如,完不成當班任務要罰,完不成月度出勤率要罰,就是學習筆記沒記好也要罰,採掘工人頗多怨言。

  正視採掘工人的呼聲和訴求,切實提高煤礦採掘工人的地位,力所能及地幫助採掘工人解決一些問題,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煤礦給予他們的人文關懷,應該成為煤礦各級管理者的責任、義務和必須面對解決的問題。

  相對於過去,知識經濟時代腦力與體力勞動者的差別已不表現在勞動的本質特徵上,“員工”這一范疇被企業以及各類組織廣泛使用。很多煤礦也在為此做出改變,包括筆者所工作的煤礦也已開始用“採掘職工”“採掘員工”來代稱原來的“採掘勞動力”,得到了包括採掘工人群體在內的廣大煤礦員工的認可。

  從“採掘勞動力”到“採掘員工”,這兩個稱謂一字之減的變化,或許並不能帶來什麼實質性的意義,但至少是一種進步,折射出的不僅是採掘工人根扎一線、奉獻煤礦職業精神的覺醒和重塑,也傳遞出採掘工人對煤礦發展方式的期盼和渴望。煤礦應該順勢而為,積極引導和行動,讓採掘工人成為煤礦安全生産的中流砥柱,繼而成為煤礦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