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為中國設計”“專”在哪兒
- 發佈時間:2015-05-26 09:34:32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為中國設計”
“專”在哪兒
□ 胡立彪
朋友新入手一輛華晨寶馬525Li,喜歡得不得了。我問他為什麼不買進口5係,他説進口的個頭小,就看上國産的那個“L”了——車身超過5米,軸距超過3米,內部空間那叫一個大!
像這位朋友一樣,以大為美,買車就買帶“L”的消費者不在少數。而事實上,這個“L”(Limousine“豪華加長車”的縮寫)作為體現中國人消費心理的外徵,正是跨國汽車企業專門為中國市場設計的。它們研究發現,中國人開車的品味跟美國人很像,有“崇大尚奢”的傾向。這源於兩國文化中現實地或歷史地都有“大國情結”,傳導至消費理念,也有所體現。當然,中國人好面子,在“尚大”這一點上體現得更直接、更充分。當年奧迪A6就是因為車身加長10釐米變成A6L,市場表現一下子好了很多,完全超越了以往。
奧迪A6L的成功,讓許多跨國汽車企業認識到,要想在中國這個潛力無限的市場撈到更多的油水,必須要搞懂這裡的消費者有什麼喜好,要專為中國設計一些滿足其市場特殊需求的産品才行。
廣汽本田淩派、上海大眾淩渡、北京現代名圖、東風本田傑德、長安福特福睿斯……幾乎所有跨國車企都在推出只有國內才有的新車型。過去跨國車企習慣於把外國人的喜好直接引進,強加在中國消費者身上的做法,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這些“專為中國設計”的車,也不再只是針對中國人愛面子的加長加大,這個“專”字越來越多地通過其他許多方面體現出來。現在有些車企已經開始從更深的層次和更內在的角度研究中國消費者的喜好,也開始從“中國”出發進行自我反思,對適合中國的車進行重新定位,比如汽車前臉和尾部設計不再沿襲既有産品,而加入了屬於中國市場的新元素了。
跨國車企都搞“專為中國設計”,應該説是件好事,但前提是其所“專”要體現對中國市場和消費者的尊重。從最初即為中國設計,産品完全在中國的母腹裏誕生,完全是中國的基因,一句話,讓中國人看著覺得親切,不見外,這樣才行。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這個“專”字不能給用偏了,讓它蛻變成一種藉口——有的跨國車企借用某款國外市場的車型,只是在外形上做一些小變化(有時還會減配),起個新名字,放在中國市場銷售就算“專為中國設計”了,這顯然是在糊弄、忽悠中國消費者;有的跨國車企常以“專門設計”為由,在召回上執行雙重標準,另眼對待中國市場,這當然是在逃避責任。
不用把“專門為中國設計”説得多麼高大上,只要記住一點:中國市場這麼大,跨國車企離不開這裡。福特公司亞太和非洲業務總裁韓瑞麒説得很直白:汽車製造公司是要跟著金錢跑的。而現在中國市場能撿到的金錢比其他市場都多。所以,“專門”,無非就是要迎合這個市場,而為了賺更多的錢,“專”要“專”得認真一點,至少別讓這裡的消費者不高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