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袁世凱的“揖讓”鬧劇

  • 發佈時間:2015-05-22 08:56:07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丁 輝

  中國乃“禮儀”之邦,所以,即使“狼子野心”的篡逆者,當臨九五之際,也有所謂“揖讓”之禮。即如廢漢獻帝而自立的魏文帝曹丕,當逼宮之時,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獻帝無奈,下詔“追踵堯典,禪位於丞相魏王”,曹丕卻又假模假式,一讓、再讓。一則曰自己“德薄恩寡”,不堪大任,再則曰自己“德非虞夏”,請別求大賢。做足了“誠惶誠恐,不敢聞命”的假戲,方以“天命不可以辭拒,群臣不可以無主”,登壇受禪。一副“勉為其難,無可如何”狀,千載而下,猶讓人禁不住掩口葫蘆。

  袁世凱復辟已是箭在弦上之時,袁的老師張謇曾戲語袁:“大典成立,當舉大總統為皇帝。”袁假謙曰:“以政教合一論,萬世傳統皇帝,當屬孔子後裔衍聖公孔令貽;以革命排滿論,則皇帝當屬朱家後人延恩侯朱煜勳,可以當之。”張謇曰:“然則孔旅長繁錦,朱總長啟鈐,皆可登九五;朱友芬(時京師專治偏頭痛的郎中)、朱素雲(時一擅演風騷女子之名伶)亦可奉為至尊也。”這本是滑稽笑談,豈料稍後袁氏稱帝時竟有人據此議定“揖讓”之禮,以堵天下悠悠之口。

  其時議定的“揖讓”為“三讓”:第一次“揖讓”的對方是宣統皇帝。袁氏智囊團籌安會“骨幹”劉師培等認為,“大總統接受政權,得之滿清,由清廷直接讓與,而非得之民國,今國民既不以共和為然,大總統宜還帝權于移交之人”。第二次“揖讓”的對方為朱元璋後人延恩侯朱煜勳。此既合“排滿”革命宗旨(孫中山亦曾于臨時政府成立的1912年率文武百官親謁明孝陵),又表大公無私態度。第三次“揖讓”的對方是孔子後人衍聖公孔令貽。衍聖公為中國數千年道統之象徵,此“讓”尤顯大總統泱泱大風。袁氏智囊團的如意算盤是:“三揖三讓禮成,大總統再受國民推戴書,禦帝位,世無間言矣。”

  “揖讓”事近遊戲,本不需擔心“受讓方”認假作真,然袁氏徒黨還是擔心萬一,於此前做足功課。比如曲阜地方忽現針對孔令貽的控案數十起,皆為袁氏黨徒所為,目的自在搞臭孔令貽,為“揖讓”之禮預作準備。

  清雍正年間,為籠絡漢人,詔封朱明皇裔朱之漣為延恩侯,傳十二代至朱煜勳,光緒十七年襲爵。入民國後,朱煜勳被取消爵位,袁氏復辟時,朱煜勳只是一月薪50大洋的明陵保管員,打死他也不敢再做“復明”的春秋大夢。籌安會諸人竟抬出這樣一個朱明後人裝點門面,和當年曾靜竟欲聯合岳飛後人、陜甘總督岳鐘琪反清復明,同一想入非非也。

  包括劉師培在內的籌安會諸人可能自己也感覺到如此“揖讓”,跡近荒唐,又議定大總統接受國民推戴書有兩項辦法:一,讓而不揖,無對象也。可由大總統退還推戴書3次,始受帝位;二,讓而且揖,有對象也,則前議宣統、延恩侯、孔子後裔皆不成問題。所幸袁氏最終採用的是無對象的“讓而不揖”對策,方使得此場鬧劇在收場時尚不至過於滑稽。

  黃濬《花隨人聖庵摭憶》有“弈術與政術”條,謂政術與弈術通,唯“穩、冷、狠”3字。袁項城於此3字足以當之,遂成就其前半生立於不敗;惜晚年于“冷”字欠缺功夫,蓋人一臻老境,私欲轉深,反易頭腦發熱。僅觀其“揖讓”鬧劇,竟無異沐猴而冠。海外學者唐德剛在《袁氏當國》中的評價最為中肯:“袁世凱晚年之做皇帝,和汪精衛晚年之做漢奸,異曲同工,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流芳百世和遺臭萬年,契機只在一念之間。悲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