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100年前,他讓中國貨名揚世界

  • 發佈時間:2015-04-10 00:32:5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是巴拿馬萬國博覽會100週年。100年前,中國政府派出以浙江人陳琪為統領的龐大代表團,帶著10萬餘種國貨,獲得1211枚獎章。

  1911年,美國議會做出決議:為紀念巴拿馬運河通航,定於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俗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1912年2月,美國總統霍華德·塔夫脫批准了這一決議並向世界各國發出邀請。

  1913年5月2日,美國成為第一個與中華民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孫中山、袁世凱也“報之於李”,向美國表示將接受邀請參加太平洋博覽會。22天后,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正式成立,浙江青田人陳琪以其“才識宏通,歷遊歐美”被大總統袁世凱任命為赴美賽會監督並兼籌備事務局局長。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從1915年2月20日開展,到12月4日閉幕,展期長達9個半月,總參觀人數超過1800萬人,開創了世界歷史上博覽會歷時最長、參加人數最多的先河。中國作為國際博覽會的初次參展者,第一次在世界舞臺上公開露面,並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這是中國人首次自己出國辦展覽,舉國上下,萬眾矚目。陳琪以其卓絕的領導才能,使展覽會獲得空前成功。在這次展覽會上,中國館展品佔地面積最大,達5萬平方尺;展品最多,有10萬餘種,重達1500余噸;投入參展經費計美金24萬元,為各國最少;獲獎數為各國之冠,共拿得1211枚獎章。

  籌展經費不足日本十分之一

  申請參賽經費自然是籌備事務局成立後的第一要務。工商總長劉揆一曾向陳琪透露,日本也在積極準備參加此次巴拿馬賽會,“特備600萬元經費,于一年以前籌辦,因欲與中國競爭絲茶兩業,特以百餘萬元專事籌備兩項出品,以期攘奪吾國之海外貿易。”

  面對咄咄逼人的勁敵日本,陳琪卻依然顧念連年軍閥混戰導致的國庫空虛,不敢“漫天要價”。他向財政部提出申請,要求190.2470萬元經費——參考1904年聖路易斯博覽會,那次中國參展品只在文藝館偏居一隅,尚且獲得了150萬兩白銀的參賽經費,換算過來,比這次還多出1/3。

  沒有想到的是,財政部和農商部“節節議減”之後,竟將預算一路壓到了70萬元,而最終拿到事務局手裏的,只有可憐的61萬元,合24萬美金,還不足日本籌備經費的1/10。

  賽品免稅一波三折

  等待撥款到位的過程中,事務局開始著手在全國範圍內徵集賽品。按照美國寄來的分類綱目,巴拿馬博覽會的參賽物品分為11大類,即機械、工藝、農業、牲畜、園藝、美術、礦業、食品、教育、交通、文藝。除了機械是中國的“軟肋”,不準備參賽之外,其餘十項都在徵集範圍內。基於多年對歐美市場的研究,事務局還下發了一份《賽會出品人須知》,不料商人們對於參賽一事,卻並不如預想的那麼積極。事務局細一了解才知道,此前的歷次世博會,因為缺乏組織,再加上時局動蕩,商人們交來的賽品往往是“有去無回”,賣出去了不知道去哪兒領錢,賣不出去連原物都不發還,再加上中國是當時世界上唯一徵收出口稅的國家,一次博覽會下來,商人們往往還要倒貼不少錢,如此往復幾次,足以讓大家視“參賽”為畏途了。

  而當時在其他國家,凡參加世博會的賽品一切運輸都是免費的。因為中國鐵路均為借款修建,陳琪不敢奢望“運費全免”,他只是立即上書交通部,委婉地請求打個對折。交通部很快給了回復——火車最多打七五折,至於輪船,恕不在本部的管轄範圍內。

  更令陳琪懊惱的是,他提交財政部請求給予賽品免稅政策的摺子也被“打”了回來,因為所有賽品都要集中到上海裝船赴美,財政部的“讓步”僅限于1914年八九月間抵滬的賽品可以免稅,其餘都在原産地運出的第一道關口一次性徵稅。

  財政部的態度讓陳琪徹底憤怒了,他在回復財政部的電文中直指此項政策是“徒具免稅之名而無免稅之實”。絕望之下陳琪甚至提出,從事務局已經捉襟見肘的經費中拿出一部分,替商人們繳上這筆稅款。陳琪的執著終於讓財政部妥協,同意凡巴拿馬賽會中國參展品一律免於徵稅;幾經討價還價之後,交通部也作出了讓步,規定所有赴賽物品的車船運費一律以七折收取。

  在看得見的優惠政策的鼓勵下,經過層層審查,1914年10月底,來自全國18個省的10萬多件赴賽物品已經堆滿了上海港的碼頭,僅江蘇一省,就有60個縣的1.6萬餘件賽品匯聚於此。

  高樓洋屋中的“醜房子”

  經過1年半的籌備,陳琪所率的代表團,終於到達了目的地舊金山。這時壞消息又從國內傳來,中華政府館的建館費,要減去60%,減去後的數目是9萬元。

  9萬元意味著,世博會最大的展館——中國館的建館費,只有別國的1/10,甚至1/20。

  無奈之下,陳琪只能充分發揮他精打細算的特質,“量米為炊”“相地度材”,陳琪動員大家一起克服困難。能夠手繪的,就不刷油漆;能夠用展品湊的,就不用木料;地板也揀最便宜的買。各館地面一律鋪廉價的平松木板,簡單油漆,只在四週圍以中國式的欄杆、園墻、牌樓,再畫上各色花紋……

  無論怎麼簡陋,展館總算是建了起來。這座具有濃厚“中國風”的場館,在各國豪華洋氣的場館中,確實顯得有些另類,但中國特色濃郁的布展方式倒意外贏得了當地媒體的不少好評。

  當時中國留美學生在《申報》上這樣評價道,“房屋雖低,為足雲陋,然界乎四面高大洋屋中,迨有一種特色。”

  第二批1400箱物品到達舊金山,已經是1915年1月29日,距離賽會開幕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監督處的工作人員們親自上陣布展,進度飛快,展品少的館不過20天,展品多的至多40天就佈置完成了。雖然到世博會開幕時,中國只有美術、工藝兩館布展完畢,但由於一戰的影響,歐洲參賽各國還沒有到會——中國展品反倒搶在不少西方國家之前,在全世界面前亮相了。

  巴拿馬博覽會上,中國參展物品10萬多件,分設在9個展館內,是當時除東道主美國外,世界參展物品最多的國家。

  中國展品大獲全勝

  1915年5月,大賽評獎開始,巴拿馬博覽會正式進入最高潮。巴拿馬博覽會設立了六個獎項等級。從高到低依次是:大獎、榮譽獎、金獎、銀獎、銅獎和鼓勵獎。如今仍有些老字號産品會在包裝上標注“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金獎”,其實那並不是當年的最高榮譽。

  美國從各參賽國中聘請了500名審查員組成這次大賽的評委會,其中60%來自東道主,中國因為出品數量多,也獲得了16個席位。

  審查分為三步,第一為分類審查,如絲、茶、油、麻等各為一類,評出各類的得獎賽品;第二為分部審查,如工藝部、教育部、食品部等,再評出各部的得獎賽品。這兩次審查是平行的,不是初賽、復賽的關係。也就是説賽品在任何一個環節得獎,都會被視為最終成績。

  兩輪過後,中國獲得的大獎章已有30余枚。這個成績高出其他參賽國不少,卻沒能和日本拉開差距。最後的“高等審查”環節開始了,這一輪中,各國赴賽監督可以對本國賽品提出申請得獎説明,由專門審查小組評定認可,再由最高審查長派專員復勘,確定是否給獎,給何種獎。

  整個巴拿馬博覽會評出25527個獲獎産品,其中實發獎章20344枚,獎狀25527張。最終,中國代表團獲得了1218枚獎章,其中大獎章57枚。兩項均列所有參賽國之首,超出了第二名日本一倍左右。

  1915年12月4日,為期10個月,參觀人數超過1900萬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落下帷幕。令人自豪的是,博覽會結束後,包括寶石塔在內的大部分建築都被拆除,中國政府館卻被保留了下來,並移建至金門公園內,因為中國館建築是各國政府館中唯一得到大獎章的。

  茅臺酒摔出的大獎

  很多人都知道,在這次展會上,中國官員故意將茅臺酒摔碎,溢出的酒香引起了遊客的注意,茅臺因此獲得了金獎。

  據陳琪的侄兒陳漁光先生介紹,這個故事有兩個“小訛誤”:第一,這摔瓶並非“故意”的;第二,茅臺得到的不是“金獎”,而是比“金獎”規格更高的“榮譽獎”。

  事情是這樣的,中國的酒瓶子“外貌醜陋”,都是土裏土氣的褐色陶罐。並且這些陶罐都夾雜在棉花、大豆中間,因此中國的酒類無人問津。

  為此,陳琪提議將酒類從農業館移到食品館內。在移動的過程中,不小心摔破了一罐酒。散發出來的酒香,引得過往的遊客紛至遝來、嘖嘖生嘆。

  陳琪見狀,當即讓大家取幾個空瓶子,敞開蓋子,並把酒倒入其中,供人品嘗,一時中國農業館前車水馬龍、人頭攢動。

  就這樣,原本名氣不大的茅臺,被授予了“榮譽獎章”,從此揚名中外。有意思的是,榮譽獎只是二等獎。為中國捧回一等獎(大獎)的,是中國的另外五種酒:直隸、河南的高粱酒,山西的汾酒,廣東的果酒和山東張裕釀酒公司的酒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