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春節差點沒了, 你“造”嗎?

  • 發佈時間:2015-02-14 01:30:5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桂下漫筆

  羊年春節快來了!有時候覺得,在波瀾不驚的生活中,春節不過是時間流逝中必經的一點,過節也只是例行公事。不過,如果告訴你,咱這春節差點就沒了,是不是會增加你對這節日的珍惜呢。

  話説上個世紀20年代,國民政府推行“革命”紀念日和節日,廢除舊曆歲時年節。1927年,很有個性的馮玉祥將軍在河南、陜西、甘肅等地力挺陽曆,把除夕、正月初一等傳統節慶日統統作為“社會惡習”加以廢止,規定民眾只許過陽曆元旦,不許過舊曆春節。那些原在春節舉辦的慶儀活動,也全部挪到元旦。第二年,國民政府內政部向各地發出命令,把一切舊曆年節之娛樂、賽會及習俗上點綴品、銷售品一律改良,按照國歷日期舉行,賀年、團拜、祀祖、春宴、觀燈、貼春聯等春節民俗全部到元旦舉行。為了響應政府號召,各地也是蠻拼的,在元旦組織了演講、提燈會等活動,有的地方還給黨員、教員和公務員發“革命”春聯,取代門神和傳統春聯。

  其實,廢舊曆用陽曆,是民國政府的一貫主張。清末民初,有人説要改用孔子紀年,也有説該用黃帝紀年。1911年,武昌起義,軍政府採用的是黃帝紀年。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通電各省,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孫大總統命令雖下了,但舊曆源遠流長,可不是一紙文件就能廢止的。到了1913年元旦,中國形式上已實現南北統一,袁世凱對自己當大總統後的第一個元旦極為重視,舉辦了盛大的慶祝活動,但似乎只是政府機關和學校有些反響,民間十分冷淡。

  山西太原知識分子劉大鵬依然使用宣統年號,對“新黨竟襲洋夷之皮毛”十分不滿,元旦那天,他憤憤地寫到:“今日為陽曆一號,凡有叛逆之心者均於今日慶祝新年。”到正月初一,他又説,“叛逆逼民遵行新曆而民皆置若罔聞,仍行舊曆而以今日為元旦,民情不順逆,亦可概見。”劉大鵬確有些頑固,但也説出了實情。與老百姓對元旦不感冒相對照的是,春節一到,不用官家組織,家家戶戶張燈結綵,一派喜樂祥和之氣。漸漸地,形成了陰曆、陽曆並行之態,元旦被看作“民國之新年”,而春節則是“國民之新年”。什麼時候都不缺“段子手”,在政治不近人情的時代更是如此,很快就有一副對聯流傳開來:“男女平權,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陰陽合歷,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

  當然,也有人覺得不遵陽曆,罪莫大焉。軍官胡景翼在日記中就曾為此深刻自我檢查:“予以前用陰曆記日,猛思之改用陽曆,亦民國約法律令,予豈敢違乎!敬謹遵之,今以後其用陽曆無違。”不過,話説回來,胡景翼是公家人,平頭百姓冷落元旦而喜歡春節,就不必這麼上綱上線,因為他們並不是故意要和政府作對,更不是受了誰的蠱惑或煽動,而只是多年“習慣”的自然流露,或者説,他們只是希望用自己“習慣”的方式管理和使用屬於自己的時間。

  時間這個東西很有意思。有人説,它是最公平的,對所有人都公平。這話也對也不對。説它對,是因為自然時間確實很公平,不僅對人,即便對小貓小狗、花花草草也都是一樣公平,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大夥兒一起經歷天道輪迴。説不對,是因為對人而言,真正有價值的是社會時間,而社會時間並不是由地球轉動決定的,而是政治權力、文化傳統、社會風俗共同塑造的産物。

  正因如此,對時間掌控權的爭奪,歷史上從未停息過。歐洲中世紀時,教會和高利貸商人發生激烈衝突就是為了爭奪時間。高利貸商人的成功有賴於對時間的利用,但在教會看來,時間是屬於上帝的,人類使用時間只應用於救贖。因此,他們把高利貸商人稱為“偷時間的人”,而這種偷竊行為是對上帝權威的莫大褻瀆。

  據説,中國人對時間不夠珍惜。這種説法最早大概來自西方傳教士,著名的傳教士明恩溥就在書中批評過中國人不重視時間。這種説法得到近代不少知識分子的認同。蔡元培就曾痛心疾首地説,中國人不愛惜時間舉世聞名,由於效率低,雖然每天工作八小時以上,而且沒有休息日,但效率還比不上別國之人八小時的工作。其實,傳統中國人並非虛度時間之徒。古書中早就説過,“聖人不貴尺之壁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自以為最能體會聖人之心的朱熹也寫過一首詩:“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不是一條前行的直線,而是一個迴圈的大圈,既然時間不過是週而复始的輪迴,那麼又何必急急忙忙往前趕呢?

  時間,對於傳統中國人尤其是文人而言,不過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風景,彼時彼處的風景未必就比此時此地的風景高明,因此認真玩味當下之曼妙最為要緊,急吼吼地奔命,反而失去了人生的意義,而拿時間去換錢,就更有點等而下之的味道了,難免讓人嗤之以鼻了。這種狀況,直到1982年,“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在深圳立起,才真正改變。

  有點扯遠了,回頭再看民國時期元旦和春節的對峙,背後是政治權力和文化韌性的角力,民國政府想通過時間管理伸張權力,老百姓則“我的時間我做主”,拒絕改變“習慣”。孰是孰非,不是這篇小文能説透的。不管怎麼説,感謝頑固而不講理的“習慣”吧,春節保住了。不但保住了,現在又恢復了除夕放假,這樣的安排,不管你習慣不習慣,反正我還挺習慣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