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國內製造業仍需苦練內功

  • 發佈時間:2015-05-07 09:35:58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象臺

  □傅江平

  國人赴日購買馬桶蓋的熱點話題剛剛略有降溫,最近,廣東、福建、天津3大自貿區的成立和擴大免稅品種的消息又引發了新一輪的“洋貨熱”。

  上海一家媒體曾這樣描述上海自貿區的早晨:周阿姨和她的3個姐妹,在電視新聞裏看到直銷中心的搶購熱,決定來湊湊熱鬧。早上8點不到,4人相約從寶山出發,7號線換乘6號線,一路輾轉,為的是能淘點便宜“洋貨”。但是,大媽們還是晚了一步,像加拿大豬肉、烏拉圭牛尾,在她們進來不到5分鐘,便已經被搶購一空。

  洋貨到底火爆到什麼程度?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出境人數超過1億人,境外消費超過1萬億元。在代購方面,活躍于微信、微網志等社交媒體的代購活動更是十分頻繁,難以統計。比較這幾年國人在海外市場消費類型的變化不難發現,以前主要是以購買奢侈品為主,如今購買一般生活用品的佔到了越來越高的比例。無論是國人推崇洋品牌、大陸居民赴港囤積奶粉,或是出國購買家電産品、生活産品、醫用産品,無不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國人對國貨的不信任!

  眾所週知,消費市場的蓬勃發展才能帶動製造業活力的持續迸發,從而使技術革新成果更快更好地服務於消費者,創造出製造者、消費者雙向受益、一榮俱榮的良性局面。若是有“移動錢包”之稱的我國消費者能夠移動回國內,支援本國産品發展,對國內製造業的拉動作用可想而知。但是,現實情況總是透露些黑色幽默:消費者千辛萬苦大費周章地從海外“搶購”的洋貨,回家仔細一看卻發現是“Made in China”,也算是支援國貨了。

  中國遊客喜歡在國外購物,不排除有崇洋媚外的原因,更多的是追求高品質。近年來,頻頻有媒體指出,某些廠家制定了雙重標準,高標準高品質的産品出口獲取高額利潤,品質稍次甚至假冒偽劣的産品則留在國內銷售,甚至有企業堂而皇之地説“反正國內賣不起價”。漸漸的,在消費者中形成了“即使是在國外市場上的國貨,也必然比國內的同種産品品質更優”的潛在思維。

  對於當下自貿區的建立和進口關稅的調整,有一種聲音認為,目前國産商品陷入信任危機,而我國商品特別是日用品消費量仍很大,這時讓大量質優價廉的國外消費品涌入中國,會給中國消費者一種錯覺,以為咱們製造的東西不好,這樣的錯覺會加劇中國製造的信任危機。

  不過,更多的聲音認為,自貿區的建立和消費品關稅降低,必然會産生鯰魚效應,通過競爭,不僅會促使國內消費品製造企業痛下決心拼品質、比技術,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融入國際市場,而且還促使其産品儘快與國際標準對接,最終可以倒逼國貨提高品質和服務水準,提升自主創新規模和層次。

  其實,不管洋貨這條“鯰魚”有沒有起作用,歸根究底還是要國內製造業自己練好內功。捫心自問,我們的製造業能否從過度重視價格壓縮、品質控制放鬆的慣性中解放出來?能否在品質上嚴謹一點,功能上用心一點?能否以匠人精神審視每一件産品,滿足國人心理期待?若都能做到以上幾點,國貨振興之路必定會越走越開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