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服務業發展滯後怎麼破

  • 發佈時間:2015-05-05 09:32:04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察家

  □ 胡立彪

  從質檢總局剛剛發佈的2014年度重點服務行業品質監測分析結果看,儘管去年我國服務業品質發展呈現穩中有升態勢,總體處於“比較滿意”區間,但我國服務業品質提升仍然滯後於規模增長,服務品質總體水準有待提升。數據顯示,服務業投訴量及其佔總投訴比重呈持續上升趨勢,服務業萬人投訴量從2004年的1.13件升至2014年的2.08件,增幅84.07%。這樣的數據顯示我國服務業低水準發展的現實。

  品質狀況不理想之外,我國服務業發展滯後還可以通過另外的數據對比更清晰地體現出來。在發達經濟體,服務業在其經濟結構中表現為3個70%: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構成的70%以上,在服務業增加值中生産性服務業佔70%以上,服務業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總人數的70%以上。而在我國,2014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構成的48.2%,2015年一季度首次過半,達到51.6%,而其他兩項佔比均不足40%。

  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國服務業發展落後呢?首先是體制機制僵化,市場化程度不高。除了餐飲、商貿等傳統服務業外,我國許多現代服務業領域的體制機制,比如準入機制、定價機制還是有著較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得很不夠,這就使得現代服務業缺乏足夠的發展動力和活力,效率低下。其次是社會分工程度較低,特別是製造業企業“服務內置化”現象比較嚴重,使得大量本應市場化服務的生産性服務業變成了製造企業自我提供服務,既嚴重壓抑了生産性服務業的需求,也降低了服務業的效率和品質。第三是基於對國際代工模式的依賴,本地服務業與外資製造業關聯度比較低,産業鏈普遍偏短,對生産性服務業的需求大都在境外,從而使得我國的生産性服務業找不到依託和市場。另外,我國現代服務業整體起步晚,在品牌、標準、自主智慧財産權、人才等方面缺乏核心競爭力。

  我們知道,在後工業時代的今天,現代服務業發達與否,直接決定了一個經濟體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競爭力與話語權。現代服務業日益成為發達經濟體的支柱産業與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新興産業。世界經濟的增長愈發得益於現代服務業對於諸多産業資訊化、高技術和服務化的改造和升級。就我國經濟發展而言,實現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型,不僅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大任務,也是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現實出路;不僅是經濟新常態的主要標誌,也是走向經濟新常態的戰略選擇。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服務業必須改變現狀,向中高端邁進,實現轉型發展。

  若要服務業向中高端邁進,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發揮更重要作用,必須要加快服務業領域的改革開放,破除壟斷,真正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這要求必須進行大膽的制度創新,參照國際通行的做法,制定公開透明的準入條件和標準,除對少數壟斷行業及關係到國家安全的重點服務業,制定“否定”或“限制”行業目錄外,其他的一概實施“非禁即入”的準入制度,切實打破壟斷經營,提高非公有制經濟在服務業中的比重,同時,儘快放開服務業領域的價格管制,形成公正公平、高效高質、競爭有序的現代服務業市場體系。

  技術創新是服務業現代化和提升服務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動力,而技術創新又源自於研發投入。目前,全球大部分國家的服務業研發費用比重正逐步擴大。特別是美國等發達國家,服務業研發費用比重上升的趨勢更加明顯,研發費用在服務業領域的增加直接導致了該領域的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徹底改變了“服務業是勞動密集型産業和低勞動生産率”的傳統看法。此外,資訊技術特別是網際網路技術的運用,創新了更多的服務領域、業態和模式,既使得服務業越來越個性化,更增強了服務業的可及性。

  總體看,我國服務業現代化程度較低,要以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為切入點,推進服務業現代化、培育新業態,全面提升服務業效率、品質和知識含量,進而增強我國現代服務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