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低碳發展成效明顯 生産性服務業集聚

  • 發佈時間:2015-03-06 01:00:4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參考報》記者最新獲悉,上海市莘莊工業區一手抓“四新”經濟培育發展,一手抓先進製造業轉型發展,其中低碳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發展模式日漸清晰、産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截至目前,西區市政建設已完成總體規劃的85%,已簽約落戶項目有法國液化空氣、山崎馬扎克等20個。這些項目將於2015—2017年期間陸續建成投産,預計到2020年可形成年稅收20億元人民幣。

  據了解,西區是莘莊工業區專門打造的,以生態、科技、智慧、集約為發展願景的低碳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西區低碳建設的目標是較同類工業園區碳排放水準減少20%。該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讓企業在低碳、智慧、集約的園區大環境中生産,讓人們在低碳、智慧、集約的園區大環境中生活,是我們園區管理團隊的小小夢想。”

  生産性服務業是轉型關鍵

  莘莊工業區成立於1995年,位於上海市閔行區,總開發面積15.31平方公里,以製造業起家,産業集聚度高,是上海市第一家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國家新興産業化示範基地和國家迴圈經濟試點示範園區。

  目前,莘莊工業區已邁入創新轉型期。2014年,該園區經濟總量突破1100億元,稅收突破100億元。“用兩個80%和兩個100可以很好地説明園區的基本情況:産業集聚度達到80%、內外資優勢企業佔總數的80%;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家、科技研發中心(機構)近100家”。

  西區位於莘莊工業區西北,總面積2.02平方公里,是工業區最後一整塊土地,也是整個工業區經濟轉型升級的産物。“莘莊工業區産業基礎非常好,這是我們轉型的條件。”園區負責人稱。據了解,早在2009年9月,經過一個季度的調研,確定園區要轉型發展。2010年3月,開始編制西區規劃。2012年7月,西區市政建設正式破土動工。記者從莘莊工業區管委會獲悉,目前西區市政、景觀建設正按計劃順利推進,預計今年底將全部完工。

  正如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日前所指出,“我國能不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把握先機,主要取決於能否有效提升研發、設計、物流、銷售等生産性服務業的發展水準,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在産業佈局上,西區以展現城市生態網路、資源迴圈、時代特徵為主題,打造集總部經濟、産業研發、商務辦公、高技孵化等為一體的,最終形成一個服務於大虹橋乃至長三角地區的低碳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

  “我們不僅要轉型,要把先進製造業和生産性服務業融合發展,還要把先進製造業的技術、規模和能級度提升,但是生産性服務業是我們轉型的關鍵。”園區負責人表示,生産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不一樣,生産性服務業主要圍繞企業,包括研發中心、技術整合支援中心、行銷後臺支援中心、管理總部、投資總部和結算中心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西區産業集聚初具規模。在已入駐的20家企業中,有地區總部4家、研發銷售中心14家、總裝檢測中心1家,能源服務中心1家。從整體看,生産性服務業項目數量佔比高達100%。

  以綠色節能為重要抓手

  數據顯示,世界平均建築能耗佔總能耗的37%,其中包括採暖、通風、空調、照明在內的民用能耗又佔世界平均建築能耗的80%以上。有鋻於此,莘莊工業區西區將綠色節能管理作為打造低碳、智慧園區的重要抓手,打破企業間圍墻的隔閡,按照全開放式園林進行佈局。

  低碳市政方面,採用冷熱電三聯供方式集中對入駐用戶供電供冷供熱。冷熱電三聯供是指以天然氣為燃料,代替火力發電,實現冷、熱、電聯合供應的一類分佈式能源系統。莘莊工業區冷熱電三聯供項目採用PPP模式,由中國華電集團建設,總投資20億元人民幣,建成後將成為國內重要的分佈式能源示範項目,並對西區整體的低碳化發展起到重大支撐作用。記者獲悉華電三聯供項目一期已試運作。

  低碳建築方面,西區以LC2(Life Cycle , Low Carbon)為低碳建設理念,推行綠色建築概念和5A建築。所有建築都將按照國家星級綠色建築標準設計,其中50%建築按照三星級標準設計,30%建築按照二星級標準設計。為順利推進西區的建設發展,工業區邀請了工程建設方面和産業發展方面經驗豐富、專業精湛的二十多位專家,成立上海市莘莊工業區低碳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開發建設專家委員會,參與西區二級開發的建設過程,指導、監督、修正入駐企業的建築設計、施工,將西區城市規劃、西區綠色導則等規範落地。此外,工業區還依託大張江和國家、市綠色環保建築的專項基金,設立低碳建設專項基金,以專項補貼的形式來鼓勵企業建設更高星級和更佳性能的綠色建築。

  低碳管理方面,建有施耐德菱開的西區能源管理中心,為入駐企業提供服務。據了解,施耐德菱開能源管理系統是一套集資訊技術、能源管理技術和自動化與控制技術于一體,以達到高效利用能源和降低經濟成本為目的的綜合管理系統,其主要功能有:直觀展示企業能耗資訊、實時監控能耗狀態及告警、節能增效。

  智慧園區方面,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簽有戰略合作協議,建設覆蓋全區域的城市光網、WIFI網路、智慧監控等設施。比如,WIFI網路可以實現手機在園區內隨時隨地免費上網;智慧監控的全覆蓋使西區在實現無邊界辦公與溝通的同時,確保所有入駐單位的安全。

  打造花園式辦公區

  2015年1月25日,上海市市長楊雄在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指出,要著眼于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加快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動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

  莘莊工業區西區要打造的正是宜居宜業的濱水生態園區。總面積僅為2.02平方公里的西區,土地資源的稀缺性不問可知,但從規劃之初就堅決不允許這裡“見縫插針”塞滿工廠,而是把綠色、生態放在了第一位——區內規劃有四條河流和一個中心湖,所有的綠化統一管理。

  記者在西區看到,六磊塘、老紫江兩條河流穿區而過,北沙港、北竹港兩條河流經西區東西兩側。人工湖位於西區核心,自然溪流、河道圍繞湖體而行,將綠化、建築、橋梁等城市元素融為一體,組成一個網路型濱水生態園區。據介紹,湖泊面積達5.43公頃。

  西區負責招商的工作人員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主幹道旁的入駐企業還需為綠化退界15米,為三聯供管鋪排退界7米。原來,莘莊工業區制定了《西區入駐企業建設告知書》,所有入駐企業必須按照“入園指南”進行土地開發建設,沒有商量餘地。

  把大片本可用來招商的土地轉作綠化,讓不少人直呼看不懂。但在工業區決策者、管理者看來,西區大量的環保建設投入,對生態用地的規劃,正是一種變壓力為動力的倒逼機制——逼著工業區選擇真正集約利用土地、低碳環保、具有高技術含量和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也逼著落戶企業在轉型升級、追求産業前沿上不敢懈怠,與工業區一起走上一條低碳化發展的道路。

  因為對生態的堅守,招商最後變成了選商。園區負責人説:“我們和企業洽談重點是西區的發展願景是什麼,園區規劃理念是什麼,文化建設怎麼做,企業特別關心歸屬感和社會責任。最後一談一個準,談到現在沒有失手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