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前沿和國際規則要相互結合
- 發佈時間:2015-04-24 09:34:22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物小傳
顧慶,教授級高工、雙碩士學歷,上汽集團商用車技術中心黨委書記兼副主任兼上海內燃機研究所黨委副書記。2009年起擔任ISO/TC 70主席。2010年擔任上海世博會新能源汽車研發項目總負責人。曾榮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上汽集團技術創新獎一等獎、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等獎項。
國際標準化組織內燃機技術委員會(ISO/TC 70),成立於1949年,秘書處目前設在上汽集團上海內燃機研究所,主要負責內燃機及其零部件,包括往複式內燃機驅動的發電機組的國際技術標準體系研究和標準制修訂工作,下設2個分技術委員會和15個工作組,負責管理63個國際標準項目。
□ 本報記者 喬 楠 徐建華
在中國標準“走出去”的版圖中,國際標準化組織內燃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ISO/TC 70)絕對算得上比較亮麗的一道風景:它的秘書處設在中國、主席也由中國人擔任。
“在國家標準委、工信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上汽集團的領導和支援下,ISO/TC 70的中國專家從參與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到擔任項目負責人主導國際標準的制修訂,乃至提出並主導制定國際標準,充分發揮了中國在國際標準化活動中所承擔的作用。”説起ISO/TC 70的獨特之處,上汽集團商用車技術中心黨委書記兼副主任兼上海內燃機研究所黨委副書記、ISO/TC 70主席顧慶如數家珍。自2008年以來,ISO/TC 70共發佈國際標準15項,其中1項為中國提出並主導制定的首例內燃機國際標準;新成立工作組7個,其中2個工作組組長為中國人;新增中國註冊專家17位。目前ISO/TC 70正在制修訂國際標準17項,其中1項為中國提出和制定,3項為中國主導制修訂,從而實質性地提升了我國在國際國內燃機行業地位,掌握了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提高了行業國際競爭力。
6年前的9月,在上海市舉行的ISO/TC 70年會暨ISO/TC 70秘書處揭牌儀式和國際標準化高層論壇上,ISO/TC 70秘書處正式落戶上海,這也是這個成立於1949年的秘書處首次落戶中國,顧慶也從同年起,成為了ISO/TC 70的新主席,我國在內燃機的國際標準化之路上實現了“雙喜臨門”。
在顧慶看來,這樣的突破與我國內燃機産業的發展密切相關。內燃機工業是我國重要基礎産業。2013年,我國內燃機産量達到了8000萬台,工業總産值突破了4100億元,總功率達到18億千瓦,進出口總額突破了240億美元,社會保有量達到3.8億台,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內燃機製造大國。“對於內燃機領域來説,中國幾乎沒有優勢,但在傳統的內燃機節能排放、關鍵部件、新能源應用方面,存在潛力。”顧慶深有感觸地對中國品質報記者説道:“內燃機産品的廣泛應用和製造産業的持續發展,為中國內燃機標準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6年卓有成效的工作,秘書處培養了3位掌握國際標準制修訂流程的國際標準項目管理專家,同時積極鼓勵並協助中國專家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推薦17位中國專家成為ISO註冊專家,其中2位中國專家擔任工作組組長,主導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尤其是對自己主持並指導的我國首例國際內燃機標準項目《往複式內燃機 排氣消聲器聲壓法測量方法 排氣噪聲聲功率級、插入損失和功率損失比》,顧慶更是記憶猶新。
“提出該國際標準提案的初衷,就是在上汽集團産品研發項目和國際同行交流工作中,遇到了發動機噪聲測量技術問題。排氣噪聲聲功率級是消聲器與內燃機匹配性的重要參數,一些發達國家都有排氣消聲器的測量標準,卻沒有國際統一的測量方法。”顧慶回憶説,該國際標準提案就是在2009年上海ISO/TC 70年會上提出的,並確立為預工作項目,隨後通過了為期3個月的新工作項目提案投票,于2010年3月順利立項。同時在ISO/TC 70成立了空氣噪聲工作組(ISO/TC70/WG13),由上汽集團上海內燃機研究所的袁衛平教授擔任項目負責人,牽頭負責該項目的國際標準制定工作。
為了實質性提升我國自主研發産品的品質,為用戶在實際測量過程中提供一種統一、準確、便捷的消聲器排氣噪聲聲功率級測量方法,同時通過具體的標準項目實踐,切實掌握國際標準制修訂流程,中國的專家們歷時4年時間,該標準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由ISO發佈。
“中國標準要走出去,必須對國內乃至全球的相關行業情況瞭如指掌,特別是對行業發展趨勢及新的技術路線能夠正確預判,如果能夠自主掌握核心技術,無疑將掌握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回顧多年的國際標準化之路,顧慶對中國標準“走出去”的認識也日漸清晰:“中國標準要走出去,還必須了解國際標準重要原則,熟悉掌握國際標準制修訂流程。如ISO國際標準的重要原則是協商一致原則和全球相關性原則,意味著國際標準應盡可能廣泛地被全球的産業以及市場利益相關方使用和實施,國際標準在制定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所有相關方的意見,以協調所有衝突和爭論為目標。”
在顧慶看來,目前中國最缺的就是複合型標準化專家,既是本專業領域的技術行家,又熟悉掌握國際標準制修訂流程,同時又精通外語,能與各國專家就具體標準內容進行溝通和討論。複合型標準化專家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國家從機制層面探索標準化專家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大標準化管理人才的培訓力度,充分發揮資深標準化專家的傳幫帶作用,加快年輕人才培養,不斷提升標準化人才隊伍整體水準,按照ISO/IEC導則要求和國際慣例進行秘書處和項目的運作。
“希望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實質上重視國際標準化工作,專家人才、秘書處、召集人等所在單位實質性支援,在經費、人才培訓、出國等給予專項支援,分管領導嘗試擔任項目負責人等,有專門的‘綠色通道’,而不是把標準化工作作為‘雞肋’。”顧慶建議。
同題問答
問:您覺得中國標準走出去的最大優勢在哪?
答:一方面,中國是經濟規模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持續增長,國家、行業主管部門、企業重視標準化工作,另一方面,ISO最新的發展戰略是將ISO標準向發展中國家重點推廣,兩者之間有高度的契合,是中國標準走出去的最大優勢。
問:您認為中國標準走出去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答:培養複合型標準化專家,既是本專業領域的技術行家,又熟悉掌握國際標準制修訂流程,同時又精通外語,擁有健康的身體。
問:您對中國標準走出去提出的最佳建議是什麼?
答:在優勢領域提出國際標準提案,牽頭參加和共同參與國際標準;把中國的關鍵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翻譯成英文版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