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奇葩證明”應該越來越少

  • 發佈時間:2015-04-16 09:37:21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楊朝清

  “該怎麼證明我媽是我媽!”這是北京市民陳先生的一句感慨。聽起來有些好笑,卻是他的真實遭遇。陳先生一家3口準備出境旅遊,需要明確一位親人為緊急聯絡人,於是他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可問題來了,需要書面證明他和他母親是母子關係。

  (據《人民日報》)

  開證明作為一種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是其基本屬性,然而一些“奇葩證明”,卻讓老百姓有了等不及、傷不起的艱辛和無奈。不論是醫保報銷證明“自己扭傷腳脖子”,還是單位錄取開具“人品證明”,一些原本並不複雜的事情,卻讓老百姓有了被刁難的感覺,加深了公共部門和民眾的距離感和隔閡感。

  作為公共服務的一面鏡子,“證明我媽是我媽”再一次讓老百姓見識了辦證難。從表面上看,辦證難是相關工作人員公共服務意識弱和冷漠心態下的産物;從本質上講,辦證難是多頭管理下條塊分割的結果。要想真正解決證明過多過濫的問題,就必須打破部門之間的資訊壁壘,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老百姓少跑腿”。

  伴隨著公眾權利意識的增強,老百姓對公共服務品質和效率有了更為直接也更為強烈的利益訴求。“不等不拖,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離不開公共服務的優化和升級。公共部門要實現有效治理,就必須更加注重公共服務的社會效益,更加注重老百姓的切身感受,讓制度之愛以一種更加親和、便利的方式,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只有從根本上打破條塊分割,實現社會治理觀念和技術的更新,才能打破資訊壁壘和人為的藩籬,讓老百姓享受更加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只有實現公共服務觀念的轉變、價值排序的重塑和人文關懷的提振,“奇葩證明”才會越來越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