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專利申請重“量”更應重“質”

  • 發佈時間:2015-04-16 09:37:21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吳學安

  “規劃和目標是維持現有的年度申請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專利品質,將發明專利比例逐步提升到50%以上。”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法律和智慧財産權部部長徐暉説,近年來,奇瑞轉變了智慧財産權工作思路,從重視專利申請數量向重視專利申請品質轉變。奇瑞會充分運用智慧財産權規則,實現智慧財産權價值最大化。

  (據《法制日報》)

  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WIPO)此前公佈了2014年國際專利申請數量統計結果。美國申請了61492項專利,較2013年增加7.1%,居各國之首。日本的專利申請量減少3%至42459項,位居第二。排在第三的中國為25539項,大幅增加了18.7%。全球的專利總申請數估計為21.45萬項,增加4.5%,創下歷史新高。WIPO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認為,中國專利申請量的快速增長與中國經濟結構的轉變有直接關係,這表明中國正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從製造業向知識密集型産業過渡,在這一過程中,智慧財産權將發揮重要作用。

  此前,湯森路透旗下的智慧財産權與科技事業部在北京發佈了其最新的研究報告《創新在中國——中國專利活動發展趨勢與創新的全球化》顯示,中國在2013年的發明專利申請量超過60萬件,成為全球專利産出總量最多的國家。截至2013年,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總量已經從2003年的4萬件增長到2013年的629612件,超過美國20多萬件。

  雖然,中國已在專利領域成為無可爭議的領跑者,但如何實現從量變到質變,讓專利加速轉化為生産力,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中國智慧財産權事業面臨種種挑戰,比如創造能力不足、保護程度與社會期待仍有差距、智慧財産權運用水準亟待提高等。根據湯姆森公司2013年全球創新報告所列舉的亞太地區12個最重要産業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中國企業在各行業普遍處於中等低下水準,説明中國是一個專利大國,但還遠遠不是一個專利強國,中國專利技術的應用商品化率目前不足20%,美國、歐盟均已近40%,這意味著中國企業獲取專利後,在實施和效益方面需要做得更多。

  30年來,中國專利制度從無到有,對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功不可沒。隨著我國專利申請量、授權量的劇增,對於專利價值的實現和運用已經成為一個突出問題。

  在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3類專利中,最能體現創新能力的是發明專利。以浙江為例,2013年全省專利授權量達20.23萬件,居全國第二位,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只有1.11萬件,佔6%左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國內企業很大一部分是中小企業,産業層次不高,轉型升級不快,創新動力不足,不少企業仍處於産業鏈的低端、價值鏈的低位;另一方面,多數傳統産業“專業市場+工廠”為主要經營模式的産業集群特徵比較明顯,真正擁有核心專利技術的企業比重還很低。這説明,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雖然已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專利的品質上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明顯差距。

  2015年是中國專利法頒布出臺31週年。但在專利領域,還存在著轉化率不高的問題,這主要有以下原因所致:一是品質不高,即專利本身産業化的可能性不大;二是資金的缺乏和利益分配的問題。尤其是專利法的在落實專利成果轉化方面仍存在不少困難。一方面,公立高校的專利是國有無形資産,對外轉讓要向教育部、財政部備案,如果金額較高還需審批,流程非常漫長。另一方面,專利轉讓前需要進行價值評估,目前還缺乏權威的評估機構。如果評估價過高,企業不接受,專利的價值無法實現;如果評估價低了,又可能造成國有資産流失。此外,當前對科研人員只能現金獎勵,股權激勵還沒有政策依據。個體利益得不到體現,科研人員進行專利實施、轉讓就沒有積極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