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代”字問題不容疏忽

  • 發佈時間:2015-04-14 09:34:22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察家

  □ 胡立彪

  據彭博社報道,三星的半導體事業部拿下了為下一代蘋果iPhone製造A9處理器的合同。換句話説,iPhone6s或者iPhone7採用的A9處理器將由三星生産。對於這件事,有人評價説三星太牛了,一下子成為蘋果的供貨商;也有人表示,三星太遜了,都墮落成蘋果的代工廠了。

  三星和蘋果兩巨頭互相利用,優勢互補,人家當然是皆大歡喜,不存在誰牛誰遜的問題,況且,供貨商也好,代工廠也罷,只是名稱不同,實際上幹的活兒是一樣的。當然,混市場還得靠實力説話,誰財大,誰就氣粗,在供貨或代工關係上就處於主導地位。至於學術上分出OEM(原始設備製造商)加工(定牌加工)和ODM(原始設計商)加工(貼牌加工)的不同,考慮的是智慧財産權歸屬和品牌問題,但這並不影響基於實力的主導權。

  事實上,主不主導是擺在明面上的事,不用爭論,關鍵是在這種交互關係中大家都能獲利。正是因為其中有“利”,代工(為了表述方便,這裡不區分OEM或ODM,統一使用“代工”)才極為盛行。在生産銷售分工的潮流下,代工方可以避免銷售環節分散精力,專注訂單下的生産,而被代工方則可以專登出售和品牌經營。大而言之,代工作為産業分工細化的産物,可以推動産業各種優質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和整合,促進企業規模擴大。

  代工有好處,但也會出現一些弊端,比如有的企業出於産地便利考慮而使用很多代工廠,這些工廠因太分散而不容易監管,埋下品質隱患。問題就出在一個“代”字上。事實上,代工企業與被代工品牌之間,除了利益,能夠維繫其關係的紐帶非常脆弱。被代工方(委託方)很少對代工企業進行詳細的資質考核,對後者的産品品質監督也很難做到位,實際的情況大多是,委託方收取一定的品牌費用後,就將品牌使用權交給代工企業便撒手不管。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大品牌犯低級錯誤,問題多由代工企業引起,源於前者對後者管理不善,監督不到位。

  也正因為這個“代”字,代工企業本身除了關心自己的利益,很難真正負起責任把好産品品質關。如果是貼牌加工,代工企業基本上不用考慮市場聲譽問題,這必然會影響其生産把關的主動性、積極性,即使不會摻雜使假、偷工減料,也會存在管理問題,難免在某些生産環節出現紕漏。比如羽絨服品牌找企業代工,正好遇上羽絨原料供應緊張價格上漲,但由於市場競爭激烈以及天氣等原因,終端價格漲幅有限,如果該品牌不肯放棄一些利潤給代工企業,那麼後者為了壓縮成本就很可能做出一些茍且之事。

  企業之外,“代”的問題也影響到政府監管。在一些行業市場,代工企業取得代工資質後,只需向相關監管部門進行申報和登記備案,至於之後如何對代工企業及其委託企業進行監管,目前並無針對性的政策法規。某地曾查處一起食品代工案件,當受查處的違法食品代工企業經理被帶走時,他對家人説:“最多判我3年就出來了。”而幾乎同時查處的另一起窩案中,有超過兩成的涉案人員屬於再犯。代工企業誠信缺失,代工違法成本過低,表明政府對代工監管的力度不夠。

  然而話又説回來,代工再有問題,畢竟它的好處是不容置疑的,一棍子打死當然不可取。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興其利,除其弊,讓代工真正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正能量。首先,企業選擇代工模式應審慎,對代工企業的規模、軟硬體實力等應有清晰地了解和認識,防患于未然;其次,全行業要加強自律,提高整體品牌和産品品質意識;第三,有關協會及監管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完善各細分行業的法律法規,推動行業的有序競爭,為代工模式創造良好環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