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測造假須用法治清源
- 發佈時間:2015-04-09 09:02:43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喬子軒
日前,在有數百名各地監測站負責人參加的現場工作會上,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坦言,有的地方確有監測數據造假的問題。他同時告誡,數據真實可靠是監測工作的底線,絕對不能觸碰,環保監測人員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監測數據。
環境監測數據是環保執法的科學依據,也是進行環保項目建設的基礎。環保監測數據造假,不僅讓有牙齒的新《環保法》無用武之地,而且虛構了一個碧水藍天的假像,延誤一些地方最佳治污的時機,破壞的是污染治理的源頭。
對於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新《環保法》規定了嚴格責任,之所以還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是監測人員怠于履職,而是有其現實的顧慮。環境監測數據科學、準確反映一個地方的環境情況,倘若如實當地環境監測上報,那麼為當地GDP立下汗馬功勞的污染企業可能受到處罰,主要領導還可能受到環保部約談,作為一個人財物都要受制于地方的部門,動真格難免顧慮重重。而且環境具有自我凈化能力,環境監測數據時刻在變,即便是造假,也不容易發現,發現了也有週旋的餘地。
也許正是如此,環境監測工作底線屢被擊穿,成為地方污染的“保護傘”,嚴重損害了政府和環保部門的公信力。鋻於環境監測數據的重要作用,必須從多維度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真實性。幸運的是,環保部已著手制定《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處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不過,相關辦法出臺之前,也不能成為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真空地帶。政府部門也要儘快轉變政績觀,正確認識當地環保監測數據。上級環保部門要加大上報環境監測數據抽查力度,對發現數據造假的行為,堅決依法處理絕不姑息,倒逼環境監測人員尊重科學、如實上報,為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人員頭上豎起達摩克利斯之劍,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正本清源,確保環保舉措有的放矢、用在刀刃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