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誠信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立身之本

  • 發佈時間:2015-04-02 11:06:5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吳學安

  近日,深圳首次在全市範圍內啟動“誠信深圳·誠信企業榜”評選活動,面向該市5.6萬餘家有貸款卡的企業評選“誠信企業”及50家優中選優的企業評選“誠信金鼎獎”。

  無誠則無德,無信路難行。早在3年前第6屆中國品質信用峰會上發佈的國內推動品質信用體系建設的白皮書披露,每年我國因為失信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855億元,其中因為制假售假、産品品質失信的經濟損失就達2000多億元。這是我國第一次系統介紹社會力量推動品質信用體系建設的白皮書。

  不言而喻,失信所帶來的沉重代價觸目驚心,同時也更使人感到誠信的可貴。從“三角債”前清後欠,到勞民傷財的假政績、假數字,直至近年來的假冒偽劣産品橫行、偷稅騙匯嚴重、走私販私猖獗,無一不與不講誠信有關。正如品質信用體系建設白皮書所指出,産品品質問題歸根結底是利益驅動的原因:由於違法成本和守法成本比較,前者更易生存發展,就有人敢冒法律和道德風險而進行假冒偽劣産品生産。産品品質隱患有90%出於中小企業或大型企業的中小供應商環節。

  企業是構建信用環境的關鍵環節,其信用體系涵蓋企業價值鏈上的全部環節,是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品質信用是其最基礎和最核心的部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企業在市場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經濟秩序問題造成無效成本已佔國內GDP的10%~20%,經濟損失每年高達5855億元;全國有68.4%的消費者受到過商業欺詐行為的傷害;89.3%的企業受到不信守合同的傷害,同時也有87.3%的企業有明顯的違約失信記錄。由此可見,企業失信可能在每個領域和環節發生,儘快構建中國企業信用體系勢在必行。

  人無信不立,企無信不振,國無信不興。從某種意義上來説,誠信也是企業發展的生産力。因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如果缺乏誠意,不講信用,既談不上正當競爭和公平交易,也勢必嚴重影響到國民經濟的安全運作。有位成功的企業家説得好,誠實信用是為企業創造寬鬆發展環境,取得社會各界支援的一把金鑰匙。企業在發展擴張過程中,需要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援和幫助,而要獲得這些幫助和支援,就必須以誠待人,以信服人。

  應該説,一個成功的企業既是經營管理者和全體員工共同努力奮鬥的結果,同時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有無誠信,不僅關係到自已的形象和自身的生死存亡,也關係到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大局。因此,要建立一個誠信社會,首先必須抓好培育企業作為市場主體誠信的這個關鍵,切實加強信用立法,儘快建立失信約束懲罰機制。通過科學劃分、客觀發佈企業品質信用等級,並據此懲戒失信企業,鼓勵誠信企業,使良好的品質信譽成為企業珍視的無形資産和重要資源,同時,對那些失信違規違約、違法違紀的企業等市場主體,該怎麼處罰就怎麼處罰,直到淘汰出局。

  從某種意義上講,誠信是企業等市場主體的一種無形資産,它既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利器和法寶,同時也能夠轉化為現實生産力。作為古代先賢哲人極為重視的一種道德品質,誠實信用更應當成為現代文明社會道德規範的核心,是做人、處世、立業之本。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誠信更成為一種不可忽缺的市場資源。可以説,市場主體在經濟活動中按照國際規則運作需要誠信,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擴大開放,推動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更需要誠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