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農資“老三樣”玩出制假售假新花樣

  • 發佈時間:2015-03-20 09:35:5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農資“老三樣”玩出

  制假售假新花樣

  □ 周 勉 白田田

  種子、化肥、農藥是農民春耕備耕的“老三樣”,同時也是制假售假案件集中氾濫的3種農資。梳理近年來農業生産大省湖南的相關案件發現,如今農資制假售假手段可謂花樣翻新,呈現出的“正規化”“技術化”和“跨區域化”趨勢應引起警惕。

  今年3月初,農業部、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8部門聯合召開2015年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電視電話會議,動員各地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保障春耕生産,維護農民權益。

  湖南省農委農業執法總隊隊長胡祥文表示,以往的農資案件主要是一些黑窩點黑作坊就地生産銷售,但近年來,一些正規企業甚至上市公司也不惜幹起違法犯法的勾當。2014年,某農業上市公司為降低制種成本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在湖南用未經審定的種子品種替代通過審定的品種進行銷售。

  除了正規企業涉案趨勢明顯外,制假售假的“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據湖南省公安廳食品安全支隊隊長周君滿介紹,以往的制假售假無非是成分不達標、未獲審定資格或套牌等手段。但如今,一些不法分子在農藥化肥中添加的違規成分要經過多次檢測才能發現。套牌方式也從“拿我的品種套你的牌”演變為“拿你的品種套我的牌”。去年,湖南省就查處多起將美國杜邦公司研發的“氯蟲苯甲酰胺”私自添加到自己生産的藥裏的案件。在銷售手段上,不法企業或中間商也有意避開農資市場和直銷店,而選擇郵購、網購或直接下鄉進村與農業從業者面對面交易。

  “跨區域化”也成為目前農資制假售假案的新趨勢。2014年,全國共有63起農資案件由農業執法部門移交公安,其中湖南就有8起。“在這些案件中,有相當一部分假農資來自北京、上海、廣東、江西等地,有些甚至來自於國外。從我們的辦案經驗來看,大案要案幾乎都是跨區域的,而且已有普遍性。”胡祥文介紹。

  由於對農資需求巨大,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業合作社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為降低成本,習慣於直接與農資生産廠家聯繫,也面臨著被假農資“攻陷”的危險。湖南省工商局副局長陽芳華指出,為適應這種農資購銷形勢的變化,執法部門除了要加強對傳統農資市場和經銷商的監管外,也應加強對合作社和服務組織的農資購銷監管。同時,農業從業者應樹立“票證意識”,一旦發生糾紛能為執法部門取證提供便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