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中國高鐵走出去需標準開路

  • 發佈時間:2015-03-20 09:35:2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胡立彪

  根據國務院批准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20年,中國高鐵將達到1.6萬公里以上,建成“四縱四橫”客運專線以及經濟發達和人口稠密地區城際客運系統。鐵路快速客運網將連接所有省會城市和5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中國90%以上人口地區。

  這組數據初看之下振奮人心,但考慮稍微長遠一點,便憂從中來:5年後中國高鐵需求必將驟減,包括快速鐵路的增幅也將明顯降低。試想,現在每年數千億元高鐵市場的巨大需求,有一天突然消失,代表中國奇跡一飛沖天的高鐵産業怎麼辦?而且,由高鐵拉動的冶金、機械、電子、軟體、橡膠、合成材料、精密儀器、建築工程等龐大産業鏈也會受到直接影響,成千上萬家公司和數百萬從業者怎麼辦?

  這的確是個大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答案似乎很現成:讓高鐵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路是沒指錯,但這條路遠沒説的那麼好走。事實上,中國高鐵已經開始佈局“走出去”戰略,也進行了試探性的開局,談了不少項目,但實質性收穫還不多。相比高鐵,其他鐵路項目走出去要容易一些,而且已經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去年8月,中國承建的長達1300的安哥拉本格拉鐵路全線貫通;在衣索比亞,中國公司打造的首條城市輕軌進入試運作。這兩個項目的最大亮點是中國技術標準全面取代了歐洲標準。

  國際工程承包市場歷來是歐美技術標準的天下,對參與海外工程承包的中資企業來説,採用歐美技術標準就意味著按中國標準設計製造的各種設備、材料全都不能用。不僅中方製造企業必須按歐美技術標準重新設計製造各種設備與材料,還必須支付高昂費用,接受西方專業機構的技術檢測與品質認證。這不僅大幅增加了中國製造的成本,削弱了中國製造的競爭力,而且在工程施工中還必須接受西方公司的品質監理與各種刁難。可以説歐美技術標準己成為中國産品與中資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一大障礙。

  與歐美標準相比,今天中國的鐵路技術標準應該説是非常先進的,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能夠拿下那麼多軌道交通項目訂單,也説明中國標準是有品質和信譽保障的。然而,同樣有著完善而過硬的技術標準支撐的中國高鐵,至今卻未能在國際市場邁出實質性的步伐,這確實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原因其實也不難找,那就是中國標準尚未獲得話語權。

  中國高鐵標準有的技術水準比歐洲更先進,但不足之處也很明顯,比如沒有歐洲標準那麼規範、詳細。當然,最關鍵的問題還在於戰略層面的規劃不足。這從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來:到目前為止,還沒能見到一本完整的英文版中國高鐵標準規範。跟國外合作方談項目,光憑嘴説嗎?高鐵標準涉及門類非常廣泛,技術複雜,要把中國高鐵標準完整準確地翻譯出來,是一個大工程,一兩家公司不可能搞定,必須政府牽頭,組織相關各方力量形成團隊才能完成。

  中國高鐵要想真正走出去,邁不出標準這一步絕對不行。歐美發達國家是不會主動接受中國標準的,但中國公司可以先在欠發達國家找到突破口。這些國家沒有自己獨立的高鐵産業,對他們來説,採用歐洲標準還是中國標準都無所謂,就看誰能夠最先説服他們。所以,中國現在要做的一項關鍵工作,就是把用中國標準打造的中國高鐵良好運營、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推動作用的現實經驗,介紹給需要高鐵的國家,讓他們相信中國高鐵技術與歐美相比同樣先進可靠,而且還擁有更高的性價比。

  中國標準是中國製造産品與中資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開路先鋒,中國鐵路技術標準在非洲一些項目上打破歐美技術標準的壟斷就是一個成功的先例。所以,不僅中國高鐵標準,中國其他的技術標準也必須先行走出國門。有了中國技術標准保駕護航,才能有力提高中國産品和中資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才能使中國製造在更廣泛、更高端的市場擁有話語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