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紅安大布“織”出名

  • 發佈時間:2015-03-19 09:34:3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高為龍 王 勝 本報記者 張 華

  “最後一碗飯做軍糧,最後一尺布縫軍裝。”這是在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廣為流傳的一首民謠。這首歌謠生動地描述了在革命戰爭年代,紅安人民傾其所有支援紅軍,用大布為紅軍將士製作軍服、被單的真實情景,歌頌了紅安人民“男將在前方打仗,女將在後方織布送衣”的無私奉獻精神。

  如今,歌謠裏唱到的紅安大布,已成為著名的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和紅色旅遊品牌産品。

  歷史悠久文化深厚

  據了解,紅安大布又稱“家機布”、“景莊布”,是紅安縣民間手工製作的一種純棉紡織珍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其傳統紡織技藝含量高,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明朝已有詩句借景抒情,據《紅安縣誌》記載,1908年,日本水野幸吉所著《漢口》一書中記載:“黃安(今紅安)的景莊布(即大布)細密、光潔、溫暖,亦復耐久,故無論男女,均用以製衣裳”。

  革命戰爭年代,紅安出現過男將在前方打仗,女將在後方織布送衣的動人情景。解放後,紅安籍的將軍們都喜歡使用家鄉粗棉大布製作的床單、衣服。董必武、李先念、陳錫聯、韓先楚、秦基偉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紅安大布也情有獨鍾,在北京仍然使用家鄉的“紅安大布”製作床單等生活用品。紅安大布的名稱便由此而來。

  近年來,紅安縣依託紅色文化旅遊資源,充分挖掘紅安大布的歷史文化內涵,使其傳統紡織技藝以其獨特的製作技藝生産出的手工製品聲譽鵲起,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2009年,紅安大布被列為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0年,紅安的大布傳統紡織技藝項目亮相上海世博會“中國元素活動區”。2012年,獲得中國合作經濟年度成就獎——“中國具有影響力合作社産品品牌”榮譽稱號。

  為傳承好紅安大布的優秀品質,2014年8月,質檢總局正式批准對紅安大布實施地理標誌産品保護。保護地域範圍是:紅安縣太平橋鎮、八里灣鎮、覓兒寺鎮、高橋鎮、上新集鎮、二程鎮、城關鎮、杏花鄉、永佳河鎮、七里坪鎮、華家河鎮、火連畈茶場等12個鄉鎮場現轄行政區域。

  地域獨特棉花質優

  紅安境內以丘陵山地為主,山地資源豐富。紅安屬於傳統的長江流域棉區,但又具有獨特的小氣候特徵。紅安大布所用棉花為亞洲棉中的孝感“光籽棉”品種。其植株適應紅安縣的土壤氣候,抗逆性強等。棉纖維粗、長度短、産量低,適宜手工紡織。紅安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內南北氣候差異明顯。紅安大布棉纖維種植區,土壤條件適應光籽棉生長,土壤類型為山地黃棕壤,植被保護完好,森林覆蓋率高,無明顯水土流失,土壤中養分含量較高,土壤無農藥及重金屬吸附污染,病蟲害也極少發生。這些獨特的地理、氣候、土壤孕育出紅安大布原料棉花的優良品質。

  傳統紡織傳承特色

  據介紹,紅安大布具有5大品質特色。一是舒適、止癢,親和肌膚,pH值呈酸性,對皮膚無刺激,符合環保及人體健康要求。二是透氣性、透汗性好,老粗布可以吸附人體皮膚上的汗水和微汗,使體溫迅速回復正常,真正達到透氣、吸汗效果,冬暖夏涼,適用於貼身使用。三是抗靜電、不起球、不卷邊,老粗布是用純棉縫製,不帶自由電荷,棉纖維不易變形。四是能改善睡眠,使用老粗布使人體産生溫熱效應,增加人體的微迴圈,有效地調節神經系統,疏通經絡,改善睡眠品質。五是自然環保,從種植到手織成布,縫製成床單,不使用農藥和化學染劑,紡織品不含甲醛、偶氮等化學重金屬離子,完全符合歐共體紡織品生化標準規定的“禁用致癌偶氮染料”的要求,是真正的綠色生態紡織珍品。

  據紅安大布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黃珍蘭介紹,紅安大布5大品質特色之所以能經久不衰,除獨特地域種植的棉花品質好外,其嚴格的品質控制是其主要原因。黃珍蘭説,製作紅安大布是千百年來紅安人世代流傳的一種手工紡織技藝,共有大大小小72道生産工序。其中,主要工序概括為15道:軋花、彈花、紡線、漿線、屯線、落線、經線、刷線、做綜、闖杼、掏綜、吊機子、織布、了機等。如紡紗技術需要傳統技藝傳承,紡紗是手工紡織。品質好的紗線為斷頭少、紗條勻、紗線細度符合要求、軟硬適中。織布技術則主要包括挽紗、染紗、漿紗、倒筒、牽經、穿棕、穿扣、上機、制梭心、織布。此為紅安大布傳統技藝,極其重視口傳身授。

  紅安大布所採用的染料,是由本地生長的靛苗植物自製而成,是真正的綠色環保産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