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全國緩控釋肥推廣會議聚焦“良肥良法”

  • 發佈時間:2015-03-18 09:34:47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記者徐建華)從有我國新型肥料推廣風向標之稱的全國緩控釋肥推廣工作會議上獲悉,全國各地的土肥農技專家代表,在探討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具體方案時達成共識:通過“良肥”與“良法”有機結合,有效引導農戶採用新肥料新技術,為土壤健康提質增效,是實現化肥“零”增長目標的有效途徑。

  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謝建華表示,推廣新型緩控釋肥和“種肥同播”技術,對提高農戶使用新肥料、新技術的積極性,加快轉變農業生産經營方式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各地農技推廣服務中心與金正大等化肥産業龍頭企業聯合推廣緩控釋肥,已經成為我國農技推廣的典型範例。以緩控釋肥為例,連續8年的示範推廣為我國農業新肥料、新技術推廣起到了良好帶動作用。在施肥方式上,目前我國僅有30%的基肥實現機械化,而後期追肥機械化率僅有2%。要實現化肥使用的機械化,就需要新肥料、新技術的支撐,緩控釋肥“種肥同播”技術是提高機械化施肥的有效途徑。

  據了解,2015年初,農業部在《2015年種植業工作要點》中提出,要實行化肥減量控害節本增效,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新肥料、新技術,並原則通過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化肥在我國農業生産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稱為糧食的糧食,為我國糧食連續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國肥料使用量遠遠超過了世界平均水準,2013年主要糧食化肥的平均使用量超出了世界平均使用量的2~3倍,果樹化肥的使用量是世界平均使用量的6倍,過量使用化肥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越來越突出。據專家介紹,化肥在農業投入成本構成中佔60%,因不科學施肥導致肥料利用率低的現狀,是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孫釗也表示,去年緩控釋肥示範推廣擴大到25個省的31種作物,基本覆蓋了我國主要區域的農作物。緩釋肥試驗示範數據表明,緩釋肥在玉米上總體增産效果明顯,比農民傳統習慣施肥增産10.4%,比配方施肥增産6.4%。在其他糧食品種及經濟作物上,其增産效果也均有不俗表現。除緩釋肥試驗示範外,去年還加強了緩釋肥升級産品如硝基控釋肥、硝基雙效肥、硝基複合肥等新肥料品種的試驗示範。硝基控釋肥,是在緩釋肥基礎上添加了硝基肥,“速緩”結合,使作物前期養分充足,後期肥料持久,廣西桂林柑橘使用硝基控釋肥與配方施肥和傳統習慣施肥相比,增産率分別達到14.2%和11.3%;硝基肥在馬鈴薯、葡萄、西瓜、大姜等經濟作物上增産顯著。

  據金正大集團副總裁羅文勝介紹,“種肥同播”作為緩控釋肥推廣的重要載體,金正大已在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9個省的玉米種植上推廣此項技術,6年來新增經濟效益37億元。今年,金正大還將通過開展“兩看一送”活動,將現場觀摩會、培訓會等農化服務延伸到田間地頭,逐步建立起業內領先的“農化知識傳播、測土配方施肥服務、現場服務指導”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為落實“化肥零增長”探索一條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