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奶業優化整合看好“中鼎模式”

  • 發佈時間:2015-03-16 09:33:39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鄭建玲

  繼成功投資蒙牛乳業和現代牧業後,長期關注國內乳製品行業發展的知名投資機構鼎暉投資,日前又向另一家新興企業——中鼎牧業拋出橄欖枝:向中鼎牧業先期注資1.4億元,助力中鼎牧業以全程託管、存量整合模式改造升級國內大量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促國産奶業提質降價、增強競爭力。

  2013年5月成立的中鼎牧業,自建立伊始就把發展目光聚焦在國內佔比高達70%、奶牛存欄量在1000頭以下的中小牧場上。針對中小牧場普遍存在飼養成本高、奶牛單産低、品質不穩定、技術指導缺乏、抗風險能力低5大問題,直接影響了奶業整體養殖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這一現實,以“存量整合”、“全程託管”和“易於推廣”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向數量龐大的中小牧場輸出技術、管理和資源,實現奶業轉型升級。

  “目前,我國每人平均飲奶消費約在30公斤,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奶業存在較大的市場增長空間。鼎暉看好中國奶業的發展趨勢,更看中實施全程託管、存量整合的中鼎模式。”鼎暉投資董事總經理王振宇如此評價與中鼎牧業的合作。他還表示,奶業的産業鏈也是一個價值鏈和利益鏈,各環節的分配要合理。中鼎牧業通過對現有佔比7成牛場的管理提升和優化整合,最終形成的是一個各方受益的共贏局面,這是作為投資方最願意看到的局面。

  “中國奶業正處於整合優化的關鍵期,面臨轉型升級的新常態。”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劉琳説,品質與價格的不匹配限制了國內奶業的競爭力,導致洋牛奶蜂擁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奶業要應對洋牛奶的挑戰,需要全面深入改革,必須要在保量的基礎上提質降價,最佳選擇就是存量整合。

  根據國家奶牛産業技術體系調查統計,2014年,我國規模牧場生鮮乳全年均價達4.43元/公斤,比紐西蘭、美國、歐盟等平均價高40%左右。因生産成本居高不下,導致每公斤生鮮乳僅有0.4元左右的利潤空間。一旦遭遇國外奶源衝擊降低國內奶價,拒奶倒奶現象就容易週期性發生。去年年底以來,國內多省市出現的“倒奶殺牛”現象,就緣於此。

  中鼎牧業總裁孫國強將“中鼎模式”總結為“361”,其中,“3”指的是養牛前、中、後3個階段。中鼎牧業對合作的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從養牛前的飼草、飼料和設備的配置,到奶牛的養殖繁育,再到養牛後的擠奶與銷售,實施統一管理;“6”指的是中鼎牧業對合作的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統一派遣包括場長、繁育、獸醫、財務、數據員等在內6人小組,全程全權執行牧場的日常管理;“1”指的是實現合作的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價值最大化。

  孫國強還補充道,與新建牧場相比,中鼎模式只需花費1/10的啟動資金,還減少了土地流轉、基建投資、新奶牛養成的時間成本,易於快速複製。

  目前,中鼎模式已在華北地區30多個中小牧場得以運用。數據顯示,在中鼎牧業託管6個月以上的22個牧場中,每頭奶牛月單産平均提升6.53公斤,原奶主要指標達到歐盟標準,每個牧場平均年利潤增加130萬,全部實現了“3個月扭虧,6個月盈利”。

  國家奶牛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認為,中鼎模式的價值在於規模化、規範化和公司化。以奶牛飼喂管理為例,它有一套標準體系,但是對於分散的養殖戶而言,由於技術人員數量有限,不可能挨家挨戶來配餐,按照這套標準體系來做很難實現。

  “國內原奶價格劣勢是階段性的,它是中國養殖業現代化轉型必然經歷的。儘管受到土地、水等資源瓶頸限制,但建立起以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為主的中國奶牛養殖模式,其原奶價格在國際上仍可具備較強競爭優勢。”乳業專家宋亮指出,發達國家主要是通過協會或者合作社把中小牧場聯合起來。中國奶業也需要管理、技術和資源優勢的大型牧業管理公司承擔起整合中小牧場的責任,為優質乳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佈局。

  中鼎牧業現已形成了奶牛存欄量25000頭、日産原奶260噸的産業規模。孫國強透露,通過鼎暉投資這筆資金,中鼎牧業可以實現5萬頭奶牛的優化整合,並進一步完善中鼎平臺,以便更好在全國範圍內複製和推廣。

  “中國約有600萬頭泌乳牛生長在中小牧場,整合優化的需求和空間非常大。”孫國強對中鼎牧業的發展充滿信心,並希望更多的企業參與其中,共同實現中國奶業轉型升級的強國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