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方向別走偏了
- 發佈時間:2015-03-04 09:32:33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胡立彪
最近關於中國遊客到日本掃貨的報道非常多。不少人就此評論,中國製造要反思,要向日本製造學習。然而筆者以為,日本製造確有過人之處,也確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但若把中國製造調到日本製造的方向上,就走偏了,可能會出更多問題。
有一個重要的現實背景我們必須要清楚,那就是當下日本經濟尚未走出衰退期,日本製造在諸多方面暴露出與時代不適應的問題,日本人正在試圖擺脫中國製造給自己造成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製造要向日本學習,豈不成了笑話!
日本學界有一個“失去的20年”的説法,即日本在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時間裏,經濟幾乎零增長。其實,日本人所謂的“失去”,只是一個含蓄的説辭,在外人看來,它事實上是被打敗了。打敗它的主要是兩個國家:美國和中國。有學者指出,美國的金融戰和資訊革命的衝擊,讓日本産業失去高端競爭力;而中國製造的崛起,以低成本和高效率橫掃日本製造佔據的中端市場。兩頭擠壓20年的結果,就是讓日本逐漸失去在全球經濟中的話語權。現在,這兩股力量不僅沒有減弱,而且還在不斷增強。
即使是日本製造中最核心的基因——專業精益精神(有人稱為“職人精神”),也被發現存在致命問題,甚至被認為是日本之所以“失去”或曰被打敗的根源之一。有學者撰文稱,日本人是有那麼一股鑽牛角尖的認真勁,值得學習,但島國文化固有的狹隘性桎梏了他們,使他們精細有餘而胸懷不足。大方向對的時候,他們就特別厲害,能做出一些震驚世界的好東西。曾幾何時,日本家電、汽車、影像器材等,憑藉其精工製造,成為業界翹楚,暢銷全球。但是,經濟大勢發生變化時,仍固守這種鑽牛角尖的精神就會出問題。
在當下以全球資訊化和技術創新引領的新産業、新業態匯集而成的新的經濟浪潮中,日本人沒能及時跟上趟,落後了。他們太過專注于自己的製造,頑固地認為只要把産品做好了、做精了就能夠佔據市場,從而在內部拒絕進行創新和革命。我們看到,日本的風險投資體系一直沒有發展起來,而日本的企業家在資訊革命過程中也大都毫無建樹。在個人PC、手機、網路設備等以資訊化技術為支撐的新一代製造業領域,日本企業根本排不到前面,大都扮演跟班角色。
而在傳統製造業領域,日本也地盤不保,正被逐漸趕上來的中國製造打得只有招架之力。事實上,中國製造的産品,在全世界範圍內(包括日本本土)都毫無懸念地擊敗了日本製造。部分中國消費者到日本搶購電飯煲、馬桶蓋等小家電,這種反常的、非理性的現象,並不能改變日本家電産業整體失敗,退守國內市場艱難求生的現狀。中國製造儘管存在不少問題,但現在終於戰勝日本製造的事實,足以表明其自身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市場合理性。而中國製造業的優勢絕非僅靠低成本堆出來,而是中國政府、企業家和廣大消費者共同努力,創造出了一個極為高效的生産製造體系,在專業性、成本控制、生産效率和創新能力等諸多方面取得了相對於日本製造的整體優勢。
有學者指出,如果我們不能正視自己的弱點,那麼我們就不能取得進步;而如果我們不能看清楚自己的優點,那麼我們前進的方向就會出現錯誤。在當前情況下,過分誇大日本製造相對於中國製造的優越性,既不符合事實,還會讓中國製造走進一個誤區。中國製造當然需要專注和專業化,但更需要放眼全球和未來的眼光及大膽的創新精神,這才是中國製造走向更大成功的大方向。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