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説明書不可變“天書”

  • 發佈時間:2015-03-04 09:32:29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林 鳴

  古代人傳説中的“天書”,按説其“作者”只能是“玉皇大帝”或“王母娘娘”。有仙緣的人看了它可以飛升,一般人別想弄明白。也是,人人都瞧懂了,還能叫“天書”嗎?如今,市場上出現了一批産品説明書,其閱讀難度宛如傳説中的“天書”。拿到手裏厚厚一摞不説,其中文字乖僻生冷、詰屈聱牙,時常還夾雜些洋字碼。前不久李女士收到銀行的一份理財産品宣傳單,上面的一句話打動了她:“參考歷史數據,投資3年,美元年平均回報28%、澳元33%。”等她拿到産品的詳細説明書時,頓時驚呆了:長達3頁的説明書,密密麻麻寫滿了各種數字符號,夾雜著五顏六色的表格、曲線、計算公式。她感到很彆扭:“哪是産品説明書,分明就是天書嘛!”

  在“人人都是攝影家”的今天,進口相機的普及率很高。令人遺憾的是這些相機説明書卻不能做到“三貼近”,而是擺出盛氣淩人的架勢。無論專業不專業,反正多數人看不明白。以前説明書如果説是給專業攝影者看的,那現在相機已是大眾産品了,説明書就該寫得明明白白。可翻開説明書,滿眼CCD或是CMOS,要不就是ISO和f值,讓人越看越暈,還得挨個查這些專業術語的釋義。一本説明書學完,至少需要兩三個月……一位攝影發燒友是個“實踐派”,他調侃説,不看説明書,倒能摸索著使用;完全迷信説明書,反倒不知該怎麼操作了!我猜想,這是不是製造商針對消費者的“陰謀”——您連説明書都看不懂,還有資格給我的産品挑錯兒?

  應該説,藥品説明書的“作者”一直是“天書愛好者”。人生了病就要吃藥,在藥店買了藥就要看説明書。然而這一看,就有可能病上添病——至少添個“頭疼病”。由於一些非處方藥品説明書所寫專業術語過多,致使患者叫苦連天。藥不一定苦,可説明書太“苦”了。更有甚者,人家在説明書上只寫了每片藥所含有的成分,連服用劑量都沒有,讓患者無從下口。一般説,醫師具有較深的專業知識,無論翻譯得如何,都不會影響其閱讀。而普通患者對這方面的內容所知甚少,不能像專業人員一樣順利閱讀,自然就看不懂了。然而,一般商品的説明書看不懂,顧客會將其拋在一邊,可是治病救命的藥品説明書讓人看糊塗了,誰還敢輕易服用?

  綜上所述,商家喜歡把産品説明書寫成天書,其目的無外有三:其一:故弄玄虛,打造“神”一樣的産品,以便彰顯其領先的地位和水準;其二,潛意識裏有推卸責任的嫌疑。“天書”把可能不可能的事情都列上去,可令顧客讀得心驚膽戰,頭腦發暈。到了這個分兒上,哪兒還顧得上挑毛病找茬兒?最後一種可能,是這種産品實在複雜了,複雜到連它的製造者也稀裏糊塗,難以用人間的文字表述出來——這種商家就不用腦子想想:如果“天書”都沒人能讀懂,“天物”般的産品誰還敢買?看起來,要想改變現狀,眼前只有兩條路:一是製造商放下架子,走通俗易懂的路子。起碼要請行家裏手撰寫説明書。比如,相機生産商可請攝影名家寫説明書,因為他們更了解普通人想掌握什麼;二是各級消協組織要開設“識字班”,為那些不知所措的消費者“掃盲清障”。起碼,要對得起重金購買的商品吧?還有重要一點:敬告某些商家,既然您賺的是人間煙火的錢,那就別冒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